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
在云和县崇头镇岩下畲族村,有这样一首山歌:“党的政策好,沼气是个宝,有肥可种地,有气代柴烧,猪肥室净禾苗壮,‘山哈’心头暖洋洋。”歌曲所唱的正是建起了沼气池后又改厨、改厕、改圈所带来的变化。
轻轻一转沼气灶上按钮,“啪”的一声,一股蔚蓝色的火苗就蹿了出来。正在做饭的崇头镇叶垟村村民张冬梅告诉笔者,以前她家是用柴火烧饭,烟熏火燎很难受,后来用煤气,但煤气价格过高。现在改用了自家生产的沼气,不仅做饭快,也不会有难闻的气味,一年下来可以省下400多元的煤气费。
“改厕之前,总觉得没那么多讲究,现在厕所都那么干净,其他方面也得配套啊!”崇头镇衫板坑村的钟定宝说,几年前,衫板坑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脏乱差村,现在,该村64户建起了32个沼气池,猪粪、人粪、树叶通过地下管道直接进入沼气池,在保证环境清洁卫生的同时,所产生的沼气既可照明又可烧水做饭,成为“一池三改”的样板村。
一个“小厕改”为农户增收节支效果明显。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满足3亩农田用肥,为农民节约化肥、农药支出800多元,年产沼气800多立方米,节省燃料以液化气计算约6罐左右,两项合计1300余元,即每个“一池三改”生态模式户年均实现增收1300多元。
在隔溪寮村严建平的生猪养殖场里,一个“猪-沼-梨”的生态养殖模式备受称赞。严建平在他家生猪养殖场边上,种植了40多亩雪梨,同时在猪场旁建设了150立方的沼气池。严建平利用猪的排泄物在沼气池里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然后用沼气满足养殖场日常用能需要、用沼液和沼渣作为梨园的优质肥料,实现物尽其用、种养结合的“双赢”效果。
据悉,自2006年沼气建设项目在云和实施以来,全县按照“一池三改”(一户一个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模式,新建了1万多立方米的沼气池,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500多户,其中改厨到位率达96%,改圈到位率达98%,改厕到位率达60%,惠及全县近万农民。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