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在生产光伏电池。 视野网供图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7日讯(记者 陈文文 颜伟杰) 实体经济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根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是要靠实体经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形成泡沫经济,进而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是主业的强弱。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对企业强化主业的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对投资新领域的企业,要切实引导企业做好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准备,防止盲目扩张、盲目投资。
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经历几十年风雨历程的浙商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回乡投资首选实业
潘勇(西班牙中国温州同乡总会主席):在外面这么多年我自己清楚,选准机会赚钱不容易,风险意识一定要提前有。所以我对自己的规划很明确:不投房地产,不投虚拟经济,只做实业。这次回国我要认真研究,找一个好项目。在我这几天的接触中,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海外浙商的真实想法。
郭胜华(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我在海外已经35年了,一直想回来。在国内投资什么?选来选去,可能性最大的还是资源类产业。越来越多的领域里,政府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开始放宽,这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制造业利润水平越来越低,中小企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和待遇。我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现在办企业要“过五关,斩六将”,要过成本关、用人关、汇率关、融资关、税赋关。做企业的确是难,可是再难也要把企业做下去,我还有这个信心。
我坚持要在“阳光”下搞实业,阴暗地带就会滋生寄生虫。当然,民营企业需要有个监管部门,例如放贷,国外有专门的放贷人条例,利息高过10%就不能放了,我觉得国内也可以这样规范民间借贷,这样高利贷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这次浙商大会非常好。让海外浙商们从感情上回归浙江,意义很大。毕竟我们对家乡都深情一片,如果要选择投资,家乡肯定是第一位的。我希望在5年到10年的时间里把我在国内的实业做起来,从今年开始,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我看好中国的经济,也看好做实业。
冯定献(旅德浙江华人联合总会荣誉会长、温州滨海大酒店董事长):我很看好家乡的旅游业,短短四五年时间,温州建好的包括在建的五星级酒店就有十几家。
20年前,那时候我走出去找商机,现在是走回来找实业机会了。不光是我们这一代,我们下一代也是。他们就像我们播撒在海外的种子,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回国后发展,肯定要比我们这一代人做得更好,我们对回来发展很有信心。
让资本回归实业
帅新武(岛石集团董事长):一些民营企业顺风顺水,事业越做越大。于是他们脑子慢慢发热,行动变得冲动;放弃主业做副业,不抓研发去转行。炒股票搞期货,放贷投房产,盲目扩张,什么都来了,步子就乱了。
我之前是做医药的,为什么后来会看好农业呢?我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要做产业的转型,看三个因素:一是看产业是否符合政策趋势;二是看未来消费的趋势;三是看市场的容量。
卢宗勤(中中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新能源行业从2010年的井喷到2011年的市场低迷状态,与中国的光伏产品大部分依赖出口有较大关系。国外需求一变,不少国内企业跟着遭殃。只有尽快转型,才能找到机会。
我们正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和推广,以及太阳能行业的生产和营销,并准备以自己生产太阳能组件的优势,建立发电站,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从源头上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假设浙江的企业都去做PE,实业谁来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实业优势上,没有实业就没有基本经济载体。
但是,要重视鼓励资本回归实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需要政策引导。“炒房、炒煤、炒油”,东炒西炒既表现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反映了丰富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的迫切性。这种情形下,政府应当加强产业政策宣传,让投资者明白哪些是国家扶持发展的,哪些是国家限制的产业,防止民间投资的盲目性,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
做实业有新模式
张国标(富春控股集团董事长):90年代初我的落脚点是上海浦东,经历了市场风雨的洗礼,现在回乡创业应该更稳健。
我看好的是浙江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反映到企业里,就是转型升级。这一轮结构调整,恰恰需要的是我们这样的人才,你想,我30年前就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了,视野显然更开阔、更国际化一些。哪些行业是朝阳产业,哪些行业看上去很美其实已经垂死挣扎了,我都看得比较清楚。比如我们正在东阳合作搞一个木雕产业——文化雕刻博览城,上百亿的投资,需要魄力,可能投资回报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们就是看好这个产业,相信选择不会错。
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海外浙商有资本和品牌的优势,这是他们的强项。对于浙江来说,更看重他们回来投资的方向,是继续在房地产和虚拟经济上做文章,还是转型升级往高新产业去投入?
把创新等同于高新产业,这是一个误区。其实,高新产业可以创造价值,传统产业也可以创造价值。美国过去四十年的经验已经印证了这个观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