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27日电(记者 段菁菁)国庆前夕,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浙报传媒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和浙江省首家国有文化上市企业。
在此之前,浙江文化产业已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走出一条快速扩张之路:华谊兄弟公司2009年10月30日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内地影视第一股”;华策影视公司2010年10月26日在创业板上市,成为“电视剧第一股”;宋城集团同年12月9日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演艺第一股”。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2003年,浙江先行一步。近年来,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紧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写就一个文化大省建设的宏大篇章。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两个月后,拍摄了众多“商业大片”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批准通过,成为内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虽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件寻常事,但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十几年以来,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出台的各种管理规定非常密集,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有利于电影行业的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说。
如今,华谊兄弟已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影视集团。一方面,用《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建党伟业》等高质量影片与进口大片抗衡;另一方面,借助其品牌价值,积极尝试产业链的拓展。2010年,华谊兄弟宣布斥资2000万元将“Hello Kitty黑色城堡主题乐园”引进中国内地,意味着它跨界进入动漫娱乐产业的第一步。
定位“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近两年在电视市场上频频发力,《中国往事》《倾城之恋》等电视剧叫好又叫座。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形成年产300集的电视剧生产规模,并向院线、网络游戏等渠道及衍生领域拓展。
而宋城股份采用“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分享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增长,旅游文化演艺的高附加值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实现了高盈利与高增长特性。
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体制变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资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打通文化产业的“任督二脉”,激活了文化生产力。
2011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09%;华策影视则实现影视剧业务利润超1亿,同期增长33.03%;宋城股份2011年上半年报告的营业利润为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3%……在与资本共舞的探索之路上,浙江的文化产业结出了累累硕果。
民营文化企业“草根力量”释放,国有文化单位也着力“存量突围”。“以浙报传媒为例,传媒业上市融资,能从根本上盘活国有文化资产,有序吸纳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有利于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浙报传媒董事长高海浩认为,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其深层次价值在于推动传媒企业优化结构,实现企业的升级蜕变,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
这一切只是开始,在浙江这片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资本市场“全方位”对接文化企业上市的浪潮还在向纵深推进。目前,浙江文化上市企业将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度推进、井然有序”的态势,2015年,浙江有望成为文化上市企业最多的省份。
在刚结束不久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浙江还要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并重点培育100家以上文化企业,扶持这些文化企业做强做优,成为引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促成20个以上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促进这些园区拓展空间,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