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艺越剧团的台柱魏金飞,演出步步到位,化妆也是一丝不苟。 |
|
剧团下乡演出没有专门的化妆间。演员化妆时,常有村民“闯”进来看热闹。
|
|
“群艺”每场戏,上座率都很高。不少观众从周围村子骑着“电驴”赶来看戏。 |
|
沈风水村的会议室,被临时作为戏班的女生宿舍。两名唱小旦的演员正在床头压腿练功。
|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
金秋十月,嵊州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和他53人的戏班子一天都没歇着。刚在宁波姜山镇沈风水村演了5天戏,随即转场到了温州五溪村。“群艺”是嵊州民营剧团的领头雁,每年有10个月时间在各地演戏,仅去年一年就演了628场,演出收入315万元。
这样红火的生意,缘于来自民间、植根农村;缘于老剧纷呈,新戏迭出。石国荣道出缘由。
石国荣是从1988年开始组团创业的,当初靠3000元钱起家,演职人员也只有10几个人,农忙务农,农闲演出,以“路头戏”为主。当时的草根剧团的生活是艰辛的。常年的演出都在农村,没有舞台,就自己搭;没有宾馆住,就随便找个房间,十几个人挤一间;没有床铺,找几张凳子,铺上门板。演出地点局限于温州一带,戏金不高,利润也很低。
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现在剧团已能演50余部剧本戏,演员的实力也今非昔比。剧团的台柱子魏金飞没接受过专业越剧训练,凭着勤奋和悟性,天天上台演戏,在民间戏班里演出了大名气。她上台一个亮相,台下的戏迷便掌声雷动。甚至有戏迷千里迢迢追着来看她的戏。为了留住这样的人才,剧团给她开出的月薪将近3万元,是嵊州民营剧团里工资最高的。做台柱子,要求也很高,起码要会演20多台剧本戏,一年担纲主演的戏在400场以上,每一场戏都要超过3小时,一个人一场至少要承担五六百句唱腔。石国荣还从艺校和专业剧团招收了10多名年轻演员,提高剧团的演艺水平。
“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小打小闹,开始搞起连锁经营了。”石国荣口中所说的连锁,指的是“群艺”与“越艺”、“新艺”三家嵊州的民营剧团合作演出。“有戏一起演,缺演员相互借,资源互补,合作共赢。”这是三家约定的合作法则。连锁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家剧团全部打响了名气,越演越红火。
与此同时,嵊州市也每年安排200万元越剧繁荣发展资金,用于对民营剧团的奖励,并出台优惠政策,对民营剧团按其当年实缴税收的额度予以返还作为补助,助推民营剧团转型升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