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昨天上午,曾担任过电影《风雨故园》剧本创作的王春灿在家乡绍兴出版并首发了他的电影文集《银海拾贝》,该书收录了他从事电影创作以来的3部主要电影剧本:《风雨故园》《海天奇侠》《血荐戈壁》,一部电视剧本——《孝女曹娥的故事》,以及数十篇影评及随笔。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王春灿就成为绍兴电影文化创作的带头人。1943年出生于绍兴的他由于家境贫困,读完中专就参了军。1976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后,他被分配在绍兴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担任宣传科科长,从此开启了他创作电影剧本的想法。1992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王春灿与人合作的以少年鲁迅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雨故园》被搬上银幕,成为第一部绍兴人创作的电影。在1984年到1992年短短8年间,他创作了3部电影剧本,一部电视剧本,以及多篇被《解放日报》《银幕天地》等报纸杂志刊登的电影评论。并在那个创作过程中,与当时全国著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有过多次接洽,成为绍兴与电影界联系最密切的一个人。
“电影剧本创作的过程是激情而艰辛的,而将它二次创作后搬上银幕的过程更是充满了期待和失落,但这就是电影的艺术。”以讲述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护送一批被国民党扣押在新疆的高级技术人才去延安的过程中,与前来暗杀的国民党特务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的《血荐戈壁》,当时引起了几家电影制片厂的极大兴趣,但均因为时间与资金等的原因而搁浅。
“等待的过程是焦虑的,而无法搬上银屏的消息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遗憾的,但是这就是电影的艺术,像人生一样充满着不可预计与峰回路转。”王春灿说。幸运的是,《血荐戈壁》在2007年年底又重新走入公众视线,获得了浙江省首届电影文学剧本“凤凰奖”征文三等奖。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章柏青先后在看了这个剧本后说,这个剧本充满了生命力,相信它终究会与广大观众见面的。
此外,王春灿在电影评论方面有着不输专家的眼光与评析,其中他的评论《精彩的电影杂耍——电影〈红高粱〉的“颠轿”》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褒奖。
“韶光如水难追寻,年近古稀集旧文。皓首不叹桑榆晚,再续弦歌唱新声。”王春灿告诉记者,国家致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他看到了电影市场的春天。“绍兴也出过许多著名的电影人士,像导演谢晋、剧作家柯灵,对于电影艺术绍兴还是很有基础的。”在谈起如今充满商业与娱乐的电影市场,王春灿也表现出了一个老电影人的兼容并包:“新时期的电影有着新时期的烙印,但无论什么时候,电影工作者都要记住,只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