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是达人,台下更是好邻居
手掌拍红了,大家顾不上;嗓子喊哑了,也要继续叫好。
邻居节的开幕式上,最红的当然是吴菊萍,最火的得数本报推选的参加演出的“国学达人”。
几乎是踏着掌声下台的天水街道金桥京剧社的达人们,以一曲铿锵有力的《我是中国人》拨动了在场观众的心弦。其实台上的他们是国学达人,但下了台,他们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好邻居。
这群非一般的京剧票友除了一展国学达人的风采,还带着一个特殊的目的:京剧社里的一位老团员因家人去世,不得不缺席了邻居节的开幕式表演。“我们想把他的遗憾补上,想替他把那份力也使上。”京剧社社员王树宪告诉记者,下了台后他们这些老邻居就一起去了那位老团员的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至少要带去一份温暖。
老邻居的默契和温暖让人动容,但小邻居们也不让他们独美。金都天长小学的《弟子规》让大家再次惊诧于孩子纯真烂漫但又入木三分的国学功底。谁说只有老了才需要敲开邻居的门,邻居节就要从娃娃抓起。
金都天长小学的支部书记柴南南告诉记者,“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学校早已在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中灌输给了孩子,每年开学时,他们都会进行爱心行动,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社区帮助老人:“我们每天都会在15分钟的晨读时间,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比如邻居节,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学会邻里之间怎样写一个温暖的和字。”
也曾参加国学达人秀的东新街道葫芦丝艺术团一亮相,就博了个满堂彩。鲜亮的民族服装,悠扬的葫芦丝,一曲吹罢,技惊四座。他们在台下,也是好邻居哦。
老外学中文,从邻居节起步
26岁的Yolande有个很美的中文名字“幽兰”,她刚从加拿大飞来杭州,落地时间不超过6个月,这次也收到邀请来到邻居节现场,因为听不懂中文,她还特地带了一个同事当翻译。“在加拿大,邻居之间一般不沟通,除非有特殊事件,不然话也不太讲。”
看到有人和邻居从很远的地方一起赶来现场,围坐在一起话家常、看节目,幽兰觉得很新奇,她好奇地问:“为什么我的邻居没有和我聊过天?”翻译问她:“你懂中文吗?”幽兰恍然大悟地说:“难怪他们朝我笑,但是不说话。”
这段对话促使幽兰下决心努力学中文,她说:“只要我懂一点点的中文,邻居应该就很愿意和我说话了吧。我也想和邻居一起包饺子、看节目。”
说做就做,幽兰请翻译讲解了桌上发放的《邻居公约》的含义,并请人为所有文字标上拼音,准备拿回家当最简易的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