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没有盖子,水警就是钱塘江的盖子!”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杭州钱江水上派出所成立4年来,所长辛军波和同事们共同挽救了55名落水者的生命,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
救人就怕慢半步
9月5日,农历八月初八,晚上7时58分,钱塘江上已是黑茫茫的一片。一位姓王的湖北姑娘在复兴大桥附近不慎落水。
当班民警李洪军接到报警,心里一沉,天色已暗,要在茫茫江面上找到落水者很困难,一秒钟都耽误不起。
“快!”他和3位同事跳上救援艇,开足马力往复兴大桥方向赶。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眼睛瞪得溜圆,在宽阔的江面上搜寻。
大约过了1分钟左右,李洪军指着船前方的一个小黑点激动地叫起来:“在那里,快!靠上去。”救援艇小心地向姑娘靠近,仅仅1分多钟,她已经被江水冲到了下游300米左右的江面上。
在离落水姑娘还有10米距离时,民警抛出一个救生圈,“快抓住,快抓住。”4位民警焦急地喊了起来,可她根本没力气抓住救生圈。来不及掏出身上的手机,李洪军背着救生圈就跃入江中。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李洪军终于拽着姑娘游到快艇边,艇上的3位民警一起拥向船的右舷,小艇差点失去平衡,另一位民警赶紧往左舷一躺,大家一起使劲,把姑娘救了上来。
俗话说“水火无情”,作为钱塘江上的“片儿警”,水上派出所的民警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一般河流流速每秒2米,而钱塘江达到每秒3米甚至4米。潮水来的时候,最大流速高达每秒12米。江面上时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水警们来说,“警情就是命令”。
“人落江后,先是快速下沉,然后背朝上漂浮,再渐渐下沉,这个过程就在10分钟左右。当落江者第二次下沉后,即使被救上来,也很难救活。”老民警杜文伟说,每次出警救人,大家总是在与时间赛跑,就怕慢了半步。
真情抚慰更救心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然而,一些人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把钱塘江作为轻生的地方。每次,水警们从江中救起轻生者后,都会细心地抚慰开导,帮助他们重新鼓起生活的信心。
3月2日傍晚5时38分,情感失意的常山姑娘小徐跳江。水警刘朝玉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将她救起。然而,小徐的内心仍是一片黑暗,不但没有感激之意,反而问:“你为什么要救我?”
在小徐住院治疗的那段日子,刘朝玉经常到病房看望,还和小徐聊家常。他告诉小徐,自己18岁当兵,35岁转业来到水上派出所,20年来一直守着钱塘江。一次为了救人,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高烧不退,他也没办法赶回家,结果是邻居抱着孩子跑到医院看急诊。他身边的同事和他一样,即便自己或者家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也没有一个人因此动摇下江救人的决心。听着听着,小徐的心受到了震动,掉下了眼泪。刘朝玉趁热打铁,拍着姑娘的头安慰:“小丫头,有什么想不通的,看你长得这么漂亮,追你的小伙子怕要排队了!”一番开导的话令小姑娘破涕为笑。一直到现在,心存感激的小徐一家仍和水警们保持着联系,小徐也重拾生活的信心。
水警们也琢磨出了抢救入水者的心得:远看姿势,近看表情,问话观察,救人救心。辛军波说,抚慰轻生者,有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只需真诚的心和行动。
江水无情人有情
“敢从钱塘江里救人,你们的水性一定很好吧?”经常有人这样问水警们,他们有点不好意思:“不怕笑话,别看现在人人都考到了《初级救护证》。其实,两三年前,所里一半以上的民警都是‘旱鸭子’,有的人下水不会换气,乱扑腾个三五米就要沉下去。”
这是一个新成立的派出所,12名平均年龄37.5岁的一线水警不算年轻,且来自不同的警种,有的民警之前从来没有碰过水。可是,整天要跟水打交道,怎么可以不会游泳?除了苦练,别无他法。
3年前,年近40岁的贾德厚脱下军装成了水警,这个从军22年的中原汉子原先不习水性。他知道自己的基础差,于是加倍练习。划臂、蹬腿,别人练一百次,他练两百次,不熟悉水性,他就到浅水里去反复摸索体会。经过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口气能游800米。
钱塘江里暗流多,乱石多,滩涂多,在江上救人不但困难而且危险,不光要有很好的水性和胆识,更要有一股韧劲。
去年9月的一天下午,在萧山闻堰镇,一名15岁的男孩被江水卷走,闻讯而来的水警立即下江开展营救工作。潜水、手摸、脚踩……露头换气后又不断潜下搜寻,一直在江里泡了两个多小时……
如今,撩起袖子裤腿,每位水警的身上都能找到伤疤,每个伤疤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