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10月31日上午10时许,嘉兴市区三水湾杜鹃坊14幢的5位居民,代表全楼18家住户将一纸名为《情况反映》的意见书交到了南湖街道农翔社区居委会主任杨静的手上,要求在完成管道改造后修复他们被拆的围墙,纸上签有所有住户的姓名。“我们欢迎社区改造,但不能忍受围墙被拆,社区之前为什么不跟我们业主沟通就擅自行动?”当着居委会主任的面,5位居民代表表达了业主们的看法。
原本的“民心工程”为何违背民意?采访中,不少居民表达了自己的反感:“当初让我们填表征求意见,说是否同意小区改造,这样的好事我们当然同意,谁知道会变成这样!”对此,杨静承认,社区在与居民沟通方面存在不足。而负责南湖街道老旧社区改造协调工作的董源则表示,等雨污管道、道路铺设等工作结束后,将与居民重新讨论此事。
被“擅拆”的围墙
“早上上班去的时候围墙还是好好的,回来却发现四周全被拆了,他们说是社区改造,我们却感觉遭遇了‘强拆’。”在此居住了近20年的居民刘先生指着一段仅一砖厚的墙基说。作为14幢最早的一批住户,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刚搬进来的时候,围墙西侧有一道铁门,楼梯口还有一道铁门,“晚上两道铁门一关非常安全,根本不用担心小偷。”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年久失修,改造前围墙上的铁栅栏已有多处破损。不过,曾从事过多年反扒工作的住户倪师傅向记者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围墙存在会令小偷产生忌惮心理,这意味着小偷只有一条退路。“现在围墙被拆了,一旦发生意外四面八方都可以逃,小偷就更加胆大妄为了。”
据了解,在杜鹃坊,13、14两幢楼比较“特殊”。它们一梯三户,独立成单元,并且每幢楼外都有一圈围墙“保护”。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当年就是看中这里有围墙才买房子的。而近20年的生活经历也验证了其作用。“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么多年只有301、303两户人家发生过一次被盗事件,失窃率比别的单元小了许多。”倪师傅说。
正是出于这样的安全考虑,事发以后,14幢全体居民积极行动起来。经集体讨论拟定了一份《情况反映》书,要求“改造好管道后恢复围墙,不要让我们生活在安全隐患中”。“收到意见书后,社区杨主任承诺将进一步协商处理此事。”“居民代表”陈阿姨说。
被“代表”的民意
那么,这样一道“安全墙”,究竟是如何被拆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杨静。据她介绍,对于13、14幢的围墙是拆是留,街道方面曾表示由居民自己决定。“为此,社区曾派小组长上门征询意见,还专门召开了由街道、社区、居民代表三方出席的会议。”
但小组长事后承认,由于白天多数居民上班,她仅询问到几位老年人的意见,而她反馈给居委会的信息却是:“住户中的年轻人大多不太关心,而老年人多半同意。”至于那场所谓的“三方会议”同样存在严重的被“代表”情况。“原本是要求有三分之二以上居民代表出席的,但最后13幢来了4、5名,14幢仅有3名‘代表’参加。”杨静说。
甚至连会议内容亦遭到质疑。“当时会上就说小区的雨污管在围墙下面,要改造管道必须先拆墙。我们以为等雨污管弄好以后还会把墙修好的,所以才同意了。”参加了这场会议的蔡大爷事后这样对记者说,作为“居民代表”,他又参加了31日的“递表运动”。
“事实是,尽管社区多次‘征询’民意,但直到围墙被拆,我们大部分居民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多次交涉以后,刘先生得出如此结论,“至于这是谁造成的,我不好乱说,但可以肯定,我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围墙还能再建起来吗?”
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根据规划,围墙拆除后,院墙内外的绿地将连成一片。其中,靠近马路的2.5米将铺上砖,改建为停车位。而临河的一段围墙出于安全考虑,将予以保留并进行翻新加固。
“此次老旧社区改造,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拆除小包围,建成大包围’。”董源称,由于年久失修,这个围墙已经起不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反而成为安全死角。同时,它的存在还影响沿路车位的建设,“围墙拆除后,我们将增设摄像头,从而确保14幢的安全。”
对于居民重建围墙的要求,董源则表示完全没有必要,并且强调重建花费巨大,每米需要三四百元。不过,采访中,他并没有完全否定重建围墙的可能性。“我希望居民能够先搁置争议,看看翻新后的效果再做决定。如果到那时多数居民依旧认为有必要重建围墙,我们可以再协商。”董源表示。
对于街道的这番表态,多数居民均显得十分无奈。“围墙还能再建起来吗?”居民们不禁发问,却无法预见结果。
嘉兴日报 记者 王垚烽 摄影 朱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