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记者 王俊禄)在浙江台州“血铅事件”发生地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生产铅酸蓄电池的污染企业已人去楼空,违章搭建的拆解点也改造成了生态文化公园。
3月中旬以来,上陶村查出172人血铅含量异常,其中包括53名儿童,罪魁祸首是当地一家蓄电池生产企业。“血铅事件”发生后,当地痛下决心,开展了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这场“环保风暴”不仅刮向了路桥区铅酸蓄电池和电镀行业,还席卷了露天焚烧、小冶炼、场外废物拆解等多个污染行业。不少在地方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也在这场整治过程中,从传统生产模式逐步走上了转型升级路。
台州废旧金属拆解加工业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和最大的电机拆解基地,有长三角“城市矿山”之称。然而,废旧金属拆解业在为缓解区域资源瓶颈的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记者了解到,台州的路桥区、温岭市是该产业集中地。金属垃圾分拆需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分拆过程中要用硫酸、盐酸浸泡,去除金属表面残渣,而油污残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有些直接进入土地表层,有些则弥散在空气中,直接威胁群众身体健康。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台州市关停2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取缔非法熔炼作坊1500多家、非法电镀工厂88家、非法拆解户1100多户;对127名顶风作案人员实施行政扣留,刑事拘留8名。整治提升后,淘汰了一批“低、小、散”企业,促进了重污染高能耗行业转型升级,也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对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化工恶臭,当地完善了医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椒江、黄岩、临海化工区淘汰、调整和提升的项目及产业;控制仙居、天台、三门等地的医化行业发展。
日前,地处主城区的海正集团旗下的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椒江区政府签约,承诺退出7个产品项目。据介绍,海正集团投资1.2亿元,实施了15项环境治理项目。正是这些环保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的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0%。
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蔚荣表示,整治不是把企业或行业整垮,而是整大整强,倒逼企业自觉走向转型升级之路。
目前,台州各地重污染医化行业整治提升强势推进。椒江区全面推进医化行业“退、转、升”工作,力争2012年主城区消灭化工恶臭;临海水洋化工区6家企业全部签订关停协议,其中2家已关停到位,其余4家年内关停到位;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临海川南化工区、天台坡塘化工区、仙居城南现代化工区以及三门化工区整治提升或搬迁方案已制定实施,其中三门12家医化企业中9家已搬迁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