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场民间借贷危机,将温州送上了风口浪尖;之后,各种网络传言像潮水般涌来,温州又瞬间陷入了舆论的旋涡。近日,温州网《草根播报》栏目邀请各方面的民间专家学者、热心网友、事件亲历者等,与记者一起,组成“民间观察团”。通过民间人士的视角,走进事件的中心,梳理事件中的一些关键词,解读事件背后的故事,推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民间观察》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三篇:《众多谣言留给我们的思考》。
“这场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谣言互为掺杂难辨真伪,导致了舆情事件不断升级。”
——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张红军
“本地媒体既要实事求是地客观报道存在的问题,又要加强对大部分‘守土有责’企业的正面宣传,在逆境中多发出温州本土的真实声音。”
——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
“企业应对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站出来,尽快公布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媒体、市民组成观察团到企业参观,谣言毕竟是经不起推敲的,在事实面前总会不攻自破。”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副教授熊国太
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10月18日,连接温州市区与永嘉瓯北的主要交通要道——瓯江三桥发生严重堵车近2小时。第二天,一网名为“锋妈”的网友在温州某论坛发出一个爆炸性的帖子,标题为《三桥路阻是因为日泰垮了??日泰老板挂了?????》。随即,以制鞋为主业的日泰集团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严正辟谣。后发帖者被行政拘留3日。
无独有偶,近日,乐清黄河汽配集团也给本网打来求助电话,称有坊间谣传其公司倒闭、老板“跑路”,希望借助本地媒体给予澄清。
……
自9月中旬信泰事件引爆我市“借贷风波”后,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曾经一度在温州当地论坛上呈爆炸式出现,一些网友根据论坛网帖的内容,整理出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涉案金额不一而足,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几亿元。一时间,全国媒体聚焦温州,一些媒体为了抢时间,引用未经证实的网帖信息,爆出了如“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到10000亿,坏账总额最高将达1500亿”、“温州89%家庭和个人参与民间借贷”、“温州企业集体陷入倒闭潮”、“温州企业亏损面超1/4”等等“猛料”。
一条又一条的“猛料”,让温州处于被动状态,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后多个部门出面辟谣。温州银监局局长张有荣辟谣:“温州有21家银行受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牵连,涉及资金15.86亿。温州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2.72亿元,即使15.86亿元全部变成不良贷款,总牵涉资金也是38.58亿元,占温州现有6123亿元贷款总额的0.62%。”;市经信委也公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截至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3%…… 一个又一个的辟谣数据,让网友开始理性思考:众多的纷繁芜杂的信息,确实“误伤”或“中伤”了一部分企业。但前期网络平台一传十、十传百的涟漪效应,已让民间借贷风波愈演愈烈。
在这个事件中,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关注事态的进展,并收集分析各方的信息,他就是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张红军。
“谣言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有人愿意相信它是真的,这种行为背后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张红军说,温州可以用“树大招风”来形容,一但有事件发生就很容易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9月下旬,信泰事件引爆“借贷风波”后,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曾有一位国内媒体记者就温州老板“贱”卖豪车的事件采访过他,当时他就回应这事情不属实。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该媒体刊登出来的新闻,仍然引用了“豪车当白菜贱卖”这样一标题。
张红军说,在很大程度上,部分媒体为了抢新闻、炒热点,在未取得确切数据,或单凭片面资料断章取义。为抢时间报道出了一些不实信息是谣言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带上“官”字的不实信息看上去可信度更高,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经过传播和再创作过程,与老百姓自身的反感、恐慌结合在一起,其危害就不可小觑。而新媒体的加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往往是谣言已满天飞,辟谣却迟迟跟不上。
“辟谣跟不上谣言,这也暴露出了当前一些职能部门在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上已跟不上新媒体的速度。”张红军说,近年来,各级政府危机管理意识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这种危机意识主要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群体性事件等“大”事件的危机意识,对一些“小”事件,特别是对网络虚拟社会上的危机管理意识就明显滞后。
据他介绍,民间借贷的舆情信息在今年4月份,就已零星地见诸于本地网络。如4月3日某论坛发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跑路的帖子,及随后爆出的波特曼咖啡关门帖子,其实都已预示出一些苗头。然而该事件由于涉及的管理部门比较多,且影响不像群体性事件那样激烈。使这些舆情信息传播之初,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的重视。于是,这些网络信息夹杂着许多网民的“猜想”在网络上大行其道。7月至9月,有关老板“跑路”的信息在网上愈演愈烈,流传在民间论坛的一份温州出逃老板名单,被微博疯转,引发了社会恐慌。9月22日,温州眼睛大王胡福林出走,全面引爆了这次借贷风波。
从这起舆情事件的演变来看,不难发现“权威信息发布的缺失”也是导致事件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民众无法从权威渠道得到权威消息,但出于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就会相互打听、猜测,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谣言互为掺杂难辨真伪,导致了舆情事件不断升级。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让谣言不攻自破?温州大学张小燕教授用八个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她说,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已今非昔比,应该第一时间发布客观、公正的信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知情权。如果事发有所遮掩,事后又应对迟缓,会影响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而本地媒体则要把握好舆论导向,既要实事求是地客观报道存在的问题,又要加强对大部分“守土有责”企业的正面宣传,在逆境中多发出温州本土的真实声音,弘扬正气增强信心。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看脚”,让谣言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在温州这场借贷风波中,企业即是主体又是弱势群体。谣言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被“误伤”“中伤”的企业又要如何才能第一时间突破困局?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熊国太副教授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主动站出来,企业要立即与相关部门、媒体取得联系,尽快公布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媒体、市民组成观察团到企业参观,谣言毕竟是经不起推敲的,在事实面前总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