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清晨,当许多人睡眼惺忪地踏上上班路,他们也许不会知道,绿城曾经在子夜时分被宣告死去,又在微博帖子的激烈交战中生还。
前晚8点左右,一位未经实名认证的网友在微博上称“传言绿城申请破产”,该消息立刻被疯狂转发,并引来杭城多家媒体向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求证。昨日凌晨4点,不堪流言滋扰的宋卫平连夜撰写千字长文,在绿城官方微博上公开澄清“破产”传言。
这已经是绿城一个多月来第四次“被倒下”。9月12日,某体育专业报头版刊登消息,称“海航出价30亿人民币收购绿城集团,若敲定,绿城队也将迁往海南,不再是浙江球队”;9月23日,路透社又有消息称,中国银监会正在调查绿城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在香港上市的绿城中国股票当日大跌16.23%;9月28日,宋卫平接受杭州某报采访的内容,被断章取义为绿城要“直接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又一次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的重磅新闻。
时隔一月余,负面传言再次来袭,尽管只是微博上一句捕风捉影的话,但绿城的反应显然要比前几次要迅速得多。除了在电话或短信中辟谣,更在6小时之后便做出官方的澄清。同时,也许害怕绿城追究法律责任,那位始作俑者在微博发出一小时后已自己进行了删除。
在许多人看来,限购限贷的新政策,对于产品主要面向多套房拥有者的绿城,更像是一次“精准打击”。所以,自此轮调控以来,关于绿城快撑不住的小道消息没有断过。不过,事实上绿城经过2008年的危机,已经通过合作拿地、代建等方式逐渐转型,将风险进一步分散;尽管遭遇行业性的难题,绿城的营造模式和物业管理仍然活力十足,土地储备又多属优质,对各种资本有不小的吸引力,并不像一些人想象得那样轻易会轰然倒下。一次次的负面传言,都一再被证明不靠谱。
传言本身更像一场闹剧,有趣的其实是各方的反应。昨日,在微博上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开发商、地产从业者和部分绿城业主力挺绿城,而一些经济学家、年轻人和普通市民则为绿城“破产”叫好。
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公开表示“对绿城有信心”,并称网上流传的“绿城向滨江转让杭汽发项目股权”完全是无中生有。著名地产人孙宏斌也在微博中称,刚刚在无锡买了绿城的香樟园,以表示对绿城的支持。他说:“绿城的产品是最好的,如果价格合适,可以买。”
经济学家马光远则是坚定的“倒绿派”。他在评论宋卫平的官方回应时说:“一个公司,面对市场,不愿意放弃暴利思想,不愿意降价求生存,却以倒闭破产来威胁,这是哪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给惯出来的毛病?”而大部分普通网友,对绿城“破产”也持看笑话的态度。
绿城的“被破产”是一个风向标,它预示着随着调控的逐渐深入,地产业已步入极度深寒,用“风声鹤唳”来形容并不为过。正如宋卫平所言: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倒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