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宁波大哥》(资料图)
《十里红妆》苏州演出现场
浙江在线11月04日讯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骨干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宁波文艺创作精品佳作涌现,硕果累累令人惊叹。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电视剧《家常菜》、越剧《烟雨青瓷》、诗歌集《看见》……从舞台到银屏,从小说到民间文艺,宁波文艺创作的不断突破让专家惊叹,也让同行关注。
五年来,宁波市50余件作品在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评比中获奖,省、市级获奖作品更是举不胜举。
《十里红妆·女儿梦》在各地刮起“红色旋风”
一说起《十里红妆·女儿梦》,观众们都不会陌生。这部浙东风情舞剧自2009年3月11日在宁波大剧院首次公演以来,赢得了无数鲜花和掌声。无论是在大江南北,还是在欧洲,其诗化的舞蹈语言、唯美的舞美和音乐,犹如刮起了一阵“红色旋风”,让观众为之倾倒。
记者了解到,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浙江风情,该剧中不仅演绎了绍兴的女儿红、媒婆桥,嘉兴的轧蚕花,杭州的女儿节,宁波的焐新床,衢州的种胡柚树等江南婚嫁民俗,还融入了浙江人勇于出门闯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求逼真,剧组自己动手制作千工床、万工轿、子孙桶等近400件道具和520多套服装。仅为准备第四幕《梦嫁》中的一场“肚兜舞”,他们跑遍了沪甬两地的收藏馆,“拷贝”了36种不同式样的肚兜。
“心中有观众,不愁没市场。”
“《十里红妆·女儿梦》是在国家级艺术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宁波本土创作团队的聪明才智,细细打磨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成功的合作模式也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宁波市歌舞团团长邹建红在采访中说。
谈起该剧的创作氛围,总编导王晓鹰对此赞不绝口,“有朋友将宁波歌舞团的生命活力描述为‘想干、敢干、能干和帮着干’,上级领导‘想干’,因而总是给予大力支持;带头人‘敢干’,因而总是有项目甚至有大事可干;班子和团队‘能干’,因而总是能把事干成;再加上他们时常请北京、上海的专家‘帮着干’,因而能把事干得更好。自觉地负起面向社会、民众的文化责任,这是美丽的‘女儿梦’能走出‘十里红妆’博物馆,走上国家大剧院大舞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从宁波历史文化中挖掘整理创作题材,形象地展示浙东人民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让观众触摸到浙东文化孕育下的这一方人深沉的灵魂,这是我们创作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市歌舞团团长邹建红这样分析。如今,《十里红妆·女儿梦》演出所到之处,往往会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甚至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看来市场需要精品。心中有观众,不愁没市场。”邹建红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