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 杨晓燕 成竞 通讯员 王伟英 雷春香11月3日发自杭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人要充分认识水之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学生做人如水,海纳百川、学会包容;做学问如水,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做事如水,学会感恩,回馈社会……”
2011年的新学年开学之际,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楼玉宇在微博上如是感言。
事实上,从这个学年开始,该校的特色水文化教育课程已从“选修课”升级成为全校的“必修课”。每一位新生都将有32个学时,来系统性地学习水知识,感受水文化。这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尚属“零的突破”。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以水命名的高校,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正以积极的行动和丰富的载体,不断诠释着“以水育人”的办学理念。正如其校标中所阐释的,水的文化,水的精神,柔软而坚韧,无形亦有形,滋养、哺育着每一位水专学子,润物细无声。
似“雨水”——润泽万物,无声无息
特色水教育进课堂,水专新生亲水的必修课
来自嘉兴的沈培红是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利11-9班的新生。入学不久的她,对于这所充满水文化、水气息的学校还满是新奇。在刚结束的新生始业课上,有关水文化的教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前一直以为水文化仅为我国水资源方面的知识,上了水文化教育始业课后,才知道水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的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重新认识。更让我知道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我们的责任重大。”沈培红说,通过学习,对水专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水专启动了“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人才培养计划,将水文化教育纳入了学校日常教学体系中,率先开设了水文化教育课程,主编了浙江省重点教材,并自主开发出一套浙江特色水教育教学平台。目前,《浙江特色水教育》已获省级精品课程。不仅如此,从2011年的新学年开始,特色水文化教育课已经成为每一位新生的必修课。32个学时里,全校各系的新生们将系统地学习水情、水利工程、水文化、历史人物等相关知识。
“全国有千余所高校,不能千校一面。水专的校园文化特色就是水,希望能用独有的水文化来熏陶学子、培养人才。原来这门课程仅限于几个专业系,现在推广到全校,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水专校长符宁平如是表示。
似“流水”——时时顺畅,日日更新
实践与社团双管齐下,在行动中体会水的真谛
今年就读于水专水利工程系的大二学生娄丙钱,在学校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学生水资源协会会长。尽管才是大二,他已经参加和组织了许多水文化宣传实践的公益活动了。
“比如请专家来介绍水养生的知识啊,走访京杭大运河检测水的PH值啊,世界水日环下沙骑行等等,都在校内外很有影响力!”说起自家的活动来,娄丙钱可是如数家珍、充满自豪。
娄丙钱说,通过协会的实践,自己颇有收获,协会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让很多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运用,并真正牢记在脑子里。小娄现在就已对节水知识十分有心得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之外,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和载体,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怀,培养“亲水、乐水”的情操。
近年来,学校组织成立了水文化研究所、水文化创意工作室、学生水资源社团等,形成了水文化教学、研究、实践团队。每年暑期,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水利社会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学生特色水教育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受到全国和省表彰,多项成果获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奖项。
自1996年开始,学校已连续举办十多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术科技节,一个以水文化为特色,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社团文化格局已经形成,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其中,学生水资源协会就是该校的王牌学生社团之一。
似“海水”——虚怀若谷,容纳百川
肩负社会责任,做水文化的传播使者
每年三月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总能看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老师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我取浙江八杯水”、“探访城市水源”、“水利百科知识竞赛”、“节水宣传进百校活动”……在多年不懈的水文化传播实践中,学校赢得了弘扬水文化的“金名片”,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反响。
与此同时,自2006年开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每年都会参与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普及周活动,并广泛进行水文化宣传,形式活泼,广受欢迎。如今,学校又开辟了全新的宣传渠道——微博。
“与全国其他水利院校相比,水专的水教育更加系统,不仅是做研究,更有社会推广。在社会辐射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社会影响也不错。”学校宣传部部长、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伟英如是表示。
事实上,这种社会辐射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其人均水资源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8%左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通过学校不断的辐射效应,培养全社会的节水知识,提升广大公民的水文化素养,这将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