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建兰中学这个学期搬到了位于抚宁巷58号的新校区。
新校区教室的设计理念很超前,每个班都有“一大一小”配套的两个教室,这可以算得上是杭城最先进特别的中学教室了。
11月4日,在建兰中学“品质教育开放建兰”的展示活动暨新校园落成典礼上,记者在这令人好奇的“一大一小”教室里体验了一把。
一个班两个教室
同一课程的“立体”教学
建兰中学新校区的每个班都有两个教室。大教室90平方米,配有78寸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一侧有实验操作台,有直饮水。大教室的后侧有个小门通向小教室,小教室有30平方米,配有黑板和带有小桌板的椅子。40多个学生坐在120方的教室里,很开阔很“享受”。
校长饶美红介绍,“一大一小”配套教室的设计,可以优化分配教学时空资源,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15人左右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在小教室自主学习,采用“先学后教”的精英教学模式,由各班的学科“领袖”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给出的任务菜单和研究课题,组织同学探索合作完成。其余近30位同学由教师按照“先教后学”的模式组织教学。这种形式就实现了从同一时间、同一课程、同一空间的“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转变,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规律,创建自主化学习的多元课堂形式。
饶校长说,早在暑假,各门学科的备课组就在对“大小教室”的教学进行讨论,全体备好课,先试上,再集体“磨课”。
留在大教室上课的学生
会不会有心理落差
记者正赶上9年级7班在上数学课。
数学老师汪利亚告诉记者,这堂课是期中复习课,由于初三年级学生个体的数学程度差异比较大,大教室和小教室的分层教学会比较适合。
复习课开始,汪老师让班里的15个数学培优班的学生进入小班先自学讨论。这些学生每人都拿到了一张纸,这是数学年级组老师统一设计的学案,上面有在这堂课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练习题。而剩下的30余位同学,则在大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大教室里的同学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小教室的15个同学已三四个一组地坐在一起,时而对着学案热烈讨论,时而走到黑板上分析解答习题。
汪老师说,她是这样分配这节40分钟的数学复习课的:前25分钟,老师在大教室讲解例题,在小教室的同学自学讨论;剩下的15分钟,大教室的同学开始做课堂小测验,而老师到小教室辅导答疑。这样就实现了小教室“先学后教”,大教室“先教后学”的立体教学。
“如果是上新课,全班都在大教室,而比如单元复习、作业讲评等,我们会采用大小教室的分层教学。大班上基础,而小班的同学都是学有余力的,小班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一些额外的东西。在作业上,小班的同学也会免做部分的作业,比如作业本的作业非常基础,他们基本上都能做全对,免做这些,也能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汪老师说,在大班的同学也会有心理落差,但进入小班的同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会根据成绩和每个同学实际的学习进度随时调整。
“有大小教室挺特别的。”9年级学生沈雨佳说,“能让效率高很多,而且自己摸索的东西印象特别深,这也培养了我们的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