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东阳横店影视城明清宫的花园已是一派热闹景象:摄像师忙着调试镜头,道具师仔细核对每件物品的摆放,一位身着古代官员服饰的演员表情严肃地在府中来回踱步。
这是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越剧电视剧《一钱太守》的拍摄现场。以东汉晚期除暴安良、清廉洁身的绍兴太守刘宠为原型的这部原创越剧,自2008年与观众见面以来, 60余场演出场场爆满。为让更多观众看到这出精品戏,剧团决定拍成实景越剧电视剧。
一个小小的县级剧团何来如此自信?在地方戏曲不景气,演出市场经营日趋艰难的当下,绍兴小百花为何“这边风景正好”?
带着问号,循着绍兴小百花的足迹,我们一路探寻。
“只有一个观众也要坚持演完!”
——我们看到为百姓服务的文化自觉
绍兴柯桥金柯桥大道百花路1号,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的几幢小楼错落有致。
“2000年,我们搬到这里,可以说从‘草窝’来到了‘金巢’。”吴素英说。
绍兴小百花有3朵“梅花”,吴素英、吴凤花和陈飞,吴凤花还“梅开二度”。
“这3个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演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主任陈锦高言语中满是自豪。1983年,10岁刚出头的她们从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绍兴艺校越剧班的首批学生。3年后,以这批小学员为班底,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
3朵“梅花”四度绽放枝头,让绍兴小百花形成了独有的品牌,成为演出市场的宠儿。近则浙沪苏,远至津湘粤,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剧团6次进京演出、七赴香港,曾在宝岛台湾艺术交流时间长达一月,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地也留下了她们华丽的身影。
不少戏曲演员成名后“金嗓难开”,名牌剧团到农村演出也很难得。但在陈锦高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两个“80%”:全年200多场演出,近80%在农村舞台上,其中80%以上有“梅花”参演。特别是夜场,观众多,一定有“梅花”上台。
去年,吴凤花、吴素英、陈飞在基层演出都超过80场。吴凤花说:“小百花既然敢挑战大都市的艺术殿堂,为群众演戏更要有担当,哪里有需要,背起铺盖就出发!”
吴素英回忆起一个让全团人难忘的夜晚:一年冬天,她们在绍兴福全镇上溇村夜场演出,风雪交加,最后台下只剩10来名观众。演,还是不演?“戏比天大,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也要坚持演完!”她们顶着寒风,和往常一样上了台。她们刚谢幕,“哗”地一声,临时舞台就被风雪压塌了。
在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一张照片令人震撼:简陋的露天舞台上,吴凤花、吴素英水袖轻飏,潇洒婉约,台下的观众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现场少说也有五六千人”,陈锦高说得淡然,“在江浙闽一带,这样的场面很常见。”
绍兴小百花正是在这种自觉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实践中,把越剧的根深深扎进沃土,发展着剧团,传承了文化。
“只要肯努力,就能成为佼佼者”
——我们读到传统戏曲的自信
从《一钱太守》片场回到宾馆,张琳没卸装就睡了。因为夜场的戏拍到凌晨5点多,中午12点又要开拍,能睡的时间实在有限。
张琳今年30岁出头,在《一钱太守》中饰演主角刘宠。这位越剧的后起之秀,因在剧中俊美的扮相及阳刚的气质脱颖而出。
“只要肯努力,只要有实力,就能成为佼佼者。”张琳快人快语。
这是绍兴小百花演员们的成才之道,传递出传统戏曲活在当下的那份自信。
不外出演出时,张琳每天会早半个小时来到练功房,跑跑台,找找感觉。在绍兴小百花,演员自我充电、自我增值是一种常态。每年夏天演出淡季时,剧团都要“闭门谢客”,请上海昆剧团的老师来指点唱腔、教授形体,一学就是半个月。
与其他剧团同艺龄的演员相比,绍兴小百花的年轻演员成熟得更快,因为有老演员的不断提携。
“传帮带”是绍兴小百花的传统,也是维系戏曲文化传承的纽带。
“小百花”大多出自他们自己的培养基地——绍兴小百花艺校。当小演员毕业来到剧团后,“我们请来名师,为崭露头角的演员量身定做剧目。”陈锦高说,为演员做戏,为演员写戏,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看家戏。
翻看绍兴小百花的纪念画册,既有《状元与乞丐》、《李慧娘》等传统戏,也有《越女三章》、《越王勾践》等新剧目。
现在,绍兴小百花拥有20余位国家一、二级演员,继“二吴一陈”、于伟萍、潘琴等原生代领军演员之后,张琳、董鉴鸿等又一批文武兼备的新生代演员已经崛起,还有一批稚嫩的小苗正在成长,一个良性的传承梯队已然形成。
“不搞创新,怎能做大做强”
——我们感动于他们的自强梦想
原创剧本匮乏,传统剧目缺乏现代元素,是传统戏曲陷于窘境的两大原因。
2007年,在越剧的第二个百年开启之际,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立下“军令状”:一心一意搞艺术,保证拿出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越剧新作。这个决心得到绍兴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
原创,就是“无中生有”,一旦迈出了这步,从策划、剧本、导演、统筹,甚至连找市场,都得从头开始。不少善意的“冷水”向剧团泼来。可陈锦高偏“一意孤行”:“不搞创新,怎能做大做强?”
演精传统剧目是为了文化的传承,而排演新剧目则着眼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一个剧团除了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外,还承担着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
于是,在新版《李慧娘》中,观众见到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花旦吴素英;在新版《情探·行路》中,看到了翩若惊鸿的陈飞。在绍兴小百花的“历年排演剧目一览表”中,30余台大戏中,新创作的占到近一半——《一钱太守》、《越王勾践》、《越女三章》等。这些原创剧目,源于绍兴深厚的文化,在传统中渗入了鲜活的现代元素,观照着当代社会的精神和情绪。
2008年4月,《一钱太守》首演,引起轰动。剧中高唱的正气歌,纯朴动人的官民情、母子情令观众深受感动。一位纪检干部连看了十几次,场场流下热泪。观众们说,在习惯了才子佳人情调的越剧舞台上,《一钱太守》有一种教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动人力量。
这些原创新戏都已经成为了剧团的常演剧目,还先后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数十项大奖。“有了常新常鲜的艺术佳品,就能留住老观众,吸引年轻人,传统戏曲才能从窘境中突围。”陈锦高下一步的排戏计划已有了眉目。
点开张琳的新浪微博,有1万多粉丝。拍戏间隙,张琳不时在微博上与粉丝互动。“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真没想到有这么多年轻的戏迷。”
越剧,一个柔软的剧种,但内秀其中,外在亦有大气奔放。这个传承百年的传统戏剧的未来,就这样在这群梦想做强做大、敢于不断创新的越剧人的舞台上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