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加工车间
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扩张和收缩几乎是所有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逢的问题,也有管理专家称之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加法和减法。对于是加还是减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心得。可以说,“加减法”是企业的发展之道,也是应对危机之道。“今日食品”巧做“加减法”,冲破了阻碍企业成长壮大的“天花板”。
11月5日10点半,按约定时间记者到了位于奉化溪口的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三楼,一个用玻璃分割的,隐约中看到只能容得下十几个人的小会议室闭着门。陪同记者的总经理助理袁剑带着我们轻轻地绕过会议室,走进了总经理陈义方的办公室。离约定时间过去了整整1小时,陈义方才走进办公室。“对不起,公司每天要开精细化管理例会。”
是什么样的“精细化管理会议”要精细到每天都开?看到记者诧异的神情,陈义方打开话匣子,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掰着指头,每项成本都在增加
人民币汇率、存贷款利率、出口退税率和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出口商品价格,被形象地称为“三率四价”,似乎每一样都成为勒住企业的绳索。
“今日”位于风景秀丽的溪口,创建于1992年,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金枪鱼加工企业,年产能3万吨。
陈义方告诉记者,多年以来“今日”一直固守着老本行,没有多元化投资,多年积累下来,现在资金链并不紧张,但让他困惑的是:企业产能扩大了,利润却没有增长。
“劳动力、水、电、气、包装、物料、物流……没有一个不上涨的。”陈义方掰着指头向记者介绍,成本上涨使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
这些困扰因素,被概括为“三率四价”,指的是人民币汇率、存贷款利率、出口退税率和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出口商品价格,似乎每一样都成为勒住企业的绳索。
“这些外来冲击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只能通过内部控制成本,挖潜来填补。”陈义方介绍,“我们生产的每一个产品成本是多少?哪些成本超了?哪些控制好了?没控制好的问题出在哪里?每天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精细化会议的内容。”
渔业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今日”现在有员工1200多人。“现在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直线上升,而且年轻人都不喜欢搞渔业加工,公司35~50岁的员工居多,他(她)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力的培训成本也在上涨。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一条勒得更紧的绳子。“以出口额4000万美元计算,人民币升值1%,就意味着40万美元打了水漂。”陈义方说,这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蒸发的往往是一年的利润。
“三率四价”困扰了企业。但对“今日”来说,最大的困扰还不是成本的上涨,而是原材料资源的匮乏。
背靠大树,解决了原料问题
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牺牲了股权,但获得了原材料资源,开放股权是不少草根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式之一。
“今日”创立之初,只是利用零星的金枪鱼资源做加工,资源有限,企业想做大,不可能。如何突破成长的“天花板”?遭遇金融危机伤痛之后,2010年“今日”就开始“谋变”,巧做“加减法”让“今日”找到了一条发展之道,其中最大的一个“加法”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大洋世家是万向集团下属企业。
2010年初,大洋世家主动找到“今日”,商谈资本重组,谈判很顺利。2010年5月,“今日”正式引进了战略投资者。
当时,“今日”有多种选择,引进风投、换个经营方向都可以,为什么要找一个“婆婆”来管着自己。
“这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陈义方颇有“背靠大树”的感觉:“大洋世家控股后,我个人的权利虽然小了,但管理更加规范,也不用为金枪鱼加工的原材料资源发愁了。”
为保护远洋渔业资源,国际上规定必须拿到指标才能捕捞,全国能围网捕捞金枪鱼的远洋船仅20条,一年的捕捞量约15万吨。大洋世家全年的捕捞量也只有2万吨,大洋世家与中国各大渔业公司合作,进一步保障了对“今日”的原料供给。
“引进战略投资者,现在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陈义方说,食品加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这次战略调整和资本重组,让“今日”冲破了成长的“天花板”,而大洋世家也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双赢。
舍轻取重,专心做拳头产品
陈义方说,产品再多,没有核心产品,企业在任何一个产品上就没有充分的话语权,就无法拥有竞争力。
重组之前,“今日”生产的产品很多,螃蟹肉、虾仁、冷冻鱼片……有30多种,但市场订单变化大,企业经常对接不上,而且由于没有资源优势,在价格上也无法形成话语权。
“五指张开还不如握紧拳头。”陈义方在公司全员大会上郑重地宣布,重组后的“今日”要做“减法”,把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剔除,花心思做好几个附加值更高的拳头产品。
“现在我们主要做好‘两条鱼’和‘一朵花’。”陈义方笑着对记者说,“两条鱼”是指金枪鱼和鲭鱼,“一朵花”指的是西兰花。
“今日”在宁海、镇海种植了4000多亩西兰花,通过冷冻干燥的方式,将其做成便于携带和保存的食品,产品100%出口。
陈义方告诉记者,金枪鱼加工中的制成率至关重要。如果制成率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创造的利润相当可观。金枪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下脚料。虽然企业在尽量“变废为宝”,但受加工工艺的制约,大部分浪费了。
“下脚料也是资源。利用得好,是一个新的利润源。”陈义方说。
鱼骨、鱼刺等做成的鱼粉,金枪鱼做成的休闲即食鱼松……在“今日”,这样“变废为宝”的产品屡见不鲜。而鱼的内脏、鱼油,如果深加工,可以做成保健品、鱼肝油等。
“金枪鱼上有一些咖啡色的肉,俗称红肉,我们用它做成宠物罐头,一年增加的销售额也
在1000万元以上。”总经理助理袁剑介绍说。
“今日”还瞄准了另一条鱼——鲭鱼。这曾经是一种给人低档感觉的鱼类,在菜市场和水产品市场,这种鱼卖得特别便宜。
陈义方告诉记者,黄海、东海等近海的鲭鱼资源都比较丰富。随着捕捞方式的变化和加工工艺的改变,现在加工后的鲭鱼口味好多了。目前“今日”公司年加工鲭鱼5000~10000吨。公司把它做成鲭鱼片销售,而把鲭鱼做成罐头出口,一年也有两三千万元订单。“今日”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把水产罐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企业。
鱼以鲜为贵。陈义方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与单干的渔民或者渔业合作社联合,鲭鱼捕捞上船后迅速冷冻,再上岸加工,保持了鱼的新鲜度。
一边做“减法”,剔除盈利不高的产品,放弃低端,一边做“加法”,瞄准高端,把“两条鱼”充分利用起来,做深做透,精耕细作,这正是从粗犷的增长方式中脱身而出,向精细化生产要效益。
“明年我们将投资2000多万元从丹麦引进一套世界先进设备,用于处理金枪鱼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陈义方介绍,这套设备处理的下脚料,根据不同的材质深加工,可以作为化妆品、保健品的原材料,这将是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内销,金枪鱼“游”上市民餐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喝等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会更加突出,企业此时启动内销战略,就是抓住了市场先机,也引导了消费潮流。
最近,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专营店开业,这里销售最新鲜的金枪鱼产品,“今日”加工的金枪鱼等产品也通过这个渠道走向全国,走上市民的餐桌。
“以前我们的产品100%外销,现在,在上海、北京等8个城市都有了专卖店。宁波也将开设品牌专卖店或品牌专柜,以稍高于批发价的价格销售金枪鱼。”陈义方告诉记者,在市场营销上,“今日”做的是“加法”。转攻国内市场将让市民可以经常“尝鲜”冰鲜金枪鱼。
就在上个月,大洋世家在淘宝商城和中粮网开出了旗舰店,“今日”的产品也走上了电子商务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
开拓国外的新兴市场,也成了“今日”的选择。陈义方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今日”积极开拓东欧、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有的地区已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在“今日”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而在另一个车间,有工人正在安装从泰国进口的新设备,这是“今日”投资2000万元扩建的一个金枪鱼鱼柳车间,下个月建成投产后金枪鱼加工量一年可以增加2万吨,“今日”的年产能也将由以前的3万吨增至5万吨。这家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企业,通过战略调整,不仅预备好了“过冬”的口粮,而且表现出应对未来市场竞争必胜的信心。
相关链接
“鱼中之王”金枪鱼
金枪鱼有“鱼中之王”美誉,肉质柔嫩鲜美,不易受环境污染,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金枪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含量却很低,俗称“海底鸡”。金枪鱼有3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六个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剑(旗)鱼、长鳍金枪鱼和鲣鱼,前四种主要用于制作生鱼片,后两种主要用来制作罐头。
东南商报 记者 陶莲香 薛智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