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5.5%,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
从7月份达到年内峰值的6.5%,到8月份的6.2%、9月份的6.1%,再到10月份的5.5%,CPI同比涨幅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下行曲线,而且下行幅度在加大。
“现在物价绝对水平还处于高位,但物价涨幅正加快回落,价格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数据]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明显
涨也食品,落也食品。本轮物价上涨的“领头羊”和主导性力量食品类价格近来出现新变化。
统计显示,10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9%,涨幅比9月份回落了1.5个百分点,比7月份更是回落了2.9个百分点。前期一些涨幅突出、百姓反映强烈的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出现了明显回落,有的甚至转为下降。以猪肉价格为例,10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8.9%,涨幅比7月份回落了17.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猪肉后臀尖的平均价已经从7月上旬的每公斤31.25元回落至10月下旬的30.47元。
再如蛋类价格,10月份我国蛋类价格同比上涨12.6%,涨幅比9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50个城市散装鲜鸡蛋平均价格已经从9月上旬的每公斤10.94元回落到10月下旬的10.04元。
从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的回落更为明显。10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出现近来罕有的环比下降,降幅为0.2%。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下降3.4%,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8%,蛋价格环比下降3.8%。
“本轮物价上涨食品是主导性力量。现在猪肉价格已经基本稳下来了,而蔬菜价格降得比较明显。国家发展农产品生产、增加供应、平抑价格的一系列举措效果日益显现。”张立群认为。
[预测]
年内有望进入“4”时代
从今年以来的数据看,CPI在7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同比上涨6.5%之后,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目前5.5%的水平与5月份持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CPI拐点已过,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一方面,中国自身经济增速的回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将使得通胀水平出现回落,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会减弱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处于下降通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物价水平。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社会需求量的减少,物价水平亦将进一步回落。
从国家统计局当日公布的另一个数据——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月下降0.7%,比去年同月上涨5.0%。同比涨幅较上个月大幅减少1.5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认为,国际金融市场最近出现的一些波动,导致恐慌情绪蔓延,影响到了企业对于工业品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减少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同时,也会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中。
国泰君安首席研究员林采宜表示,10月份CPI延续了9月份的回落趋势,年内CPI涨幅料将继续下降。“11月份进一步回落至5%以下是大概率事件。”
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通胀回落给宏观调控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在经济增速和通胀双双回落的前提条件下,预调微调成为当下的主基调。
潘向东表示,随着物价的逐步回落,政策上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微调主要体现在:一、对在建项目在信贷上有限宽松;二、对中小或微小企业的信贷进行定向宽松;三、对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进行减税;四、财政上对一些产业的在建项目进行支持。
“但在微调的同时,预计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依然延续。”潘向东称,“假若未来由于房地产调控延续出现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那么去年以来国家一直重点投资的水利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将下拨,以对冲房地产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际上,作为市场最为关心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微调。10月20日,央行首先下调了三年期央票1个基点,而11月8日央行再次下调一年期央票1个基点。两次各一个基点的下调,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松动的猜想。
自10月份以来,包括巴西、印尼、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欧洲央行纷纷降息,全球多个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也会影响到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据新华社
[分析]
宏观政策何去何从?
虽然CPI涨幅正加快回落,但百姓仍然觉得目前物价水平较高,专家也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价格调控仍需继续努力,切不可掉以轻心。
专家们认为,未来两个月CPI同比涨幅会随翘尾因素的快速消失而进一步明显回落。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已经从7月份的3.3个百分点、9月份的2.1个百分点,回落到10月份的近1.5个百分点,而到12月份就会为零。翘尾因素的回落是统计技术层面的原因,并不代表真正的价格涨幅回落。
“虽然价格涨幅回落了,但没有理由过于乐观。物价还在高位,同比回落有翘尾因素消退的原因,CPI环比还在上涨。食品价格存在反弹可能,前期释放的超量货币仍然存在,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考虑到成本推动因素,此轮物价上涨具有一些中长期特征。成本推动问题不是简单通过货币政策能够奏效的,价格调控要做长期打算。”王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