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 杭州首届学习节落幕后,著名作家麦家写给社会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时时处处皆有好书可读,有好事可学。这是我们每个市民的福气,也是这座城市今天独有的魅力和未来强劲发展的动力。”
杭州,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今年,一则关于杭州图书馆让乞丐进门的微博在网上热传。其实,这是一则翻新的旧闻。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馆长禇树青说:“哪怕是乞丐和拾荒者,只要把手洗干净,照样可以进来阅读。”
杭州是国内最早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学习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之一。杭州人均享有的公共图书馆面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政府掏钱买版权,杭州人可以通过华数电视看杂志、听书,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免费看3000多种杂志;青少年上“第二课堂”,新杭州人有民工学校、“文化家园”,普通市民则可从“浙江人文大讲堂”、“文澜大讲坛”、“万松讲堂”等一系列公益文化讲座中汲取营养;各级领导干部也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余杭区干部每月都要阅读一本好书并在网上分享读书心得,视之为“心灵鸡汤”。
“腹有诗书气自华”,杭州人在文化的熏陶中提振了精气神,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城市“根”与“魂”。
从推动千个书屋进社区(农村),到打造运河学习长廊、十大学习港以及培育百个国学传承基层点……一个多月前,杭州首届学习节轰轰烈烈地开展,66项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学习节首个活动是向市民赠送3000册包括《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红色经典》在内的“悦学丛书”,结果被市民一抢而空。当时目睹盛况的杭州学者曹增节情不自禁地吟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文化人,方能凝聚力量;以文化人,方能登高致远。
欣赏歌舞到涌金广场、看杂技到吴山广场、参加音乐会到西城广场、喜欢曲艺的则可到庆春广场……每周一次的特色文化广场活动, 俨然已成为杭州市民的生活习惯。600多支演出队伍8500名演员,几年来共送各种演出2万多场。“每场演出结束,广场上放的凳子一张都不少。林怀民先生率‘云门舞集’在柳浪闻莺演出,2万名观众没留下一片纸屑。”杭州市文明办主任汪小枚每说起此事都激动万分,“杭州的文化软实力,就体现在人身上。”
文化,既给人心灵以慰藉,也给人以引导与力量。
杭州架构起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宣传阵地和传播器。
怎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绝大多数人接受?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说:“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工作中,要始终与建设先进文化相结合。”
“民生、礼仪、诚信、感恩、奉献、关爱、信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从今年起,杭州市结合每个月重要节庆日的思想文化主题和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焦点,确定了12个主题词并组织开展覆盖全年的主题实践活动。7月,杭州又面向全国征集“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短短一个多月,活动网站总访问量约49万人次,从82岁的老人到15岁的初中生,从“向正、向真、向善、向美”到“唯真、致和、拓新、尚德”……普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间表达”直入心田。
眼下,由韩美林大师设计、讲述吴菊萍勇救妞妞感人事迹的雕像“妈妈的手”,已坐落在杭州钱江新城的休憩广场,成为杭州一座“爱心地标”。除了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自发前来观看的市民也络绎不绝。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对此深感欣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社会的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