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这两天,温州瓯剧团一片忙碌,该团建团以来的最大制作《东瓯王》,11月20日将在温州大剧院公演。它也是温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品剧目之一。
戏曲名导谢平安在排练场与演职员们见第一面时就强调:“《东瓯王》必须突出瓯越文化元素,唱腔一定要是纯粹的瓯味。”
什么是纯粹的“瓯味”?对18岁的文成小伙吴鑫来说,还需要琢磨和参悟。在《东瓯王》的演出中,他和20多个瓯剧班的同学将第一次登台亮相。为扶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独有的地方剧种,2008年温州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市文广新局等筹集资金,支持瓯剧团与温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了瓯剧班,吴鑫和他的29名同学一起,经过6年的训练,将要担纲瓯剧的未来。
东瓯是温州市的古称。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跟“东瓯”两字有关的许多文化项目正在温州启动,市民对温州历史文脉与文化传承将有全新的感受。在温州市区的华盖山西麓,常来晨练的人们发现,曾经的东瓯王庙正在重修。温州市副市长仇杨均说:“修建东瓯王庙,能提升海内外温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忠诚度,增强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
向世人诠释“瓯”字的内涵,还有赖于更多文化载体的打造。跨过瓯江,新瓯窑的火种已在永嘉瓯北龙下村的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重燃。在龙下村方圆一公里内,有许多东汉、晋代、唐代的瓯窑窑址。目前,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已初步掌握了瓯窑各时期坯釉配方及瓯窑釉下褐彩生产方法,并已成功制作出两批瓯窑产品。
温州第一部官修通史《温州通史》编撰委员会已经成立,上迄史前下至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6000年的这部巨制,将分为总论卷、东瓯国卷、汉唐卷、宋元卷、明卷、清卷、民国卷等7卷约300万字,同时还将编写族群史、民俗史、盐业经济史、建筑史、方言史、曲艺史等30个专题史。
温州还用心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温州市区的仓桥街有省级文保单位夏鼐故居。夏鼐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如今,夏鼐故居的修缮和环境整治进入尾声,整修一新后,中西合璧的建筑细节让人眼前一亮。
登选坊66号曾是词学大家夏承焘的旧居。最近,来这里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根据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案,下一步,包括夏承焘旧居在内的8处文保单位要实施搬迁或腾空维修。”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蔡钢铁坦言,现在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候。另外,益康钱庄、朱自清旧居在今年中秋节开门迎接市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将走进温州市民的视野。温州南戏博物馆、谢灵运纪念馆、温州数学名人馆等已进入布展阶段,很快,温州街头还将竖立起20座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
让温州戏迷感到过瘾的是,今年国家级名剧名团来温演出的场次大为增多,这是“中国戏曲南戏故里行”活动带来的好处。自今年5月活动启动以来,高水平的戏曲演出已贯穿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