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
温州部分企业遭遇的风波至今仅一个多月,一项项利好政策加紧出台。
一个多月前的那场危机给温州人带来了什么?它会是部分困境中的中小企业获得新生的契机吗?
政策已开始显现作用
有人说,此次中小企业的危机并不是因为钱不够,而是钱太多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坦言,在温州,动辄十几亿元的民间借贷款,非常普遍。他举例,去年温州的整个民间借贷规模是800亿元,今年民间借贷规模达到1200亿元。“改革开放30年才形成800个亿,去年一年增加了400个亿,是很惊人的。”
“6分到8分的利息,也就是借100万元一年要还196万。做什么产业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就算是房地产,最多也只有20%,所以这更像是一场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周德文认为,在追逐利益的资本游戏中,民间借贷似乎成了替罪羊。
“我很早就预计今年会出现三轮‘出走’:第一轮是中小企业主,因为债台高筑,扛不住了。今年下半年最严重的时候是90多家企业。第二轮则是民间借贷放贷人,这些借贷出去的很多钱并不是他们自己的,实际上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那么逼债的人一旦挤兑,他只能逃跑。接下来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民间借贷危机向金融机构蔓延,因为民间借贷的资金50%来自金融机构,切勿出现第三轮的金融机构相关人士的出走。”
“好在此次危机爆发的时机不算太晚,我们还有机会救回来。”周德文表示,政府及时出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开始显现作用。
-学者声音
金融开放进行时,温州先行
“目前一些政策确实发挥了作用,出走的企业家也重拾信心,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未来的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克服困难,关键还是看怎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认为,民间融资怎样合法公开地健康运行是关键。
“比如最近我省建立民间投资服务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这些都是政策开放的开始,是进步。民间借贷既然有这个市场需求,我们就要搭建这样的平台,让处于地下的民间借贷走到地面,在阳光下公开透明。”
如何让中小企业拥有健康稳定的融资渠道?姚先国认为放松金融管制,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去服务中小企业才是出路,“虽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种小型的金融机构也陆续出现,但依然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是否可以让金融机构自由准入?”
“中小企业入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法眼,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层次是缺失的。”周德文认为,目前的金融结构适应不了经济发展需求,中小企业融资多渠道还难以实现,虽然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灵活渠道,但是光温州就有40万家企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门当才能户对’,应该由小银行来对接小企业。”
企业要抱团,老板与员工更要抱团
“以前几千万的资金,打个白条就能在民间融到,最近企业家告诉我120万都借不到了。但是,政策已经产生积极作用,据我调研了解到,大部分接触到的企业认为国家出台政策很有针对性,增加信贷降低负担,成立救济基金,不压贷不减贷,确实是雪中送炭,解了近忧。”
周德文坦言,其实出走的企业家实属无奈,谁也不想抛下经营多年的企业,而最近随着信泰集团这样的企业已经陆续恢复生产,恐慌越来越远,信心越来越足。
周德文说,身边也有企业家开始卖房救企业,“早先将钱投入房产为了赚更多的钱,现在很多温州企业家卖房子救企业,我觉得是好事。回归实业才能让企业重新有生命。”
不过,他也指出,企业更应该积极推进自身的转型。
另一方面,周德文也指出:此次危机也给温州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外地人对温州人的信任度降低,很多合作伙伴,不给钱就不发货,不允许拖欠货款,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加大了。”
“在这个形势下,企业必须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利息越低,风险也越低。此外,中小企业要抱团过冬,不仅大小企业要抱团,行业要抱团,企业内部老板与员工更要抱团。”周德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