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6日讯
在浙江,有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家”:关爱家园。
这个家里,有一个“张妈妈”,她把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来宽慰。
昨天,记者看到张妈妈时,她已经在“关爱家园”睡了好几天:一张可以放平的折叠椅、一只小小的电热炉,伴随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初冬的夜晚。
只要病人一声喊,她就跑进病房去看她的孩子们,甚至都不像病人的家属那样,戴着一次性手套、口罩。当感染者焦虑不安的时候,张妈妈总会宽慰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有时给他们一个拥抱:“儿子哎,我在呢!”
昨天,在关爱家园小小的办公室里,张妈妈告诉记者:“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希望找几个志愿者帮手!”
在张妈妈看来,感染者特别容易感冒发烧
张妈妈曾是外省一家医院的护士,随儿子来杭州长住已经快2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艾滋病感染者,并深深地为他们的遭遇所担忧。
记者看到她时,她刚从病房出来,一名艾滋病患者因为不了解医保报销的问题,特地请她帮忙答疑。
张妈妈刚在办公室坐下,整理了几份关爱家园成员资料,就有病人电话咨询免费药物的申请流程;电话刚挂下,又有一名病人探头进来:“张妈妈,有空吗?我有事儿想问你。”
张妈妈做这份志愿工作已有1年多,每天都为一些繁杂的小事所围绕。
目前,关爱家园登记在册的患者和感染者,已经超过700人,除了医务人员腾出业余时间帮忙外,只有张妈妈一个志愿者在为他们服务。在她看来,病人和感染者,与马路上的普通人没啥两样:也爱美,也爱玩,也喜欢开玩笑,只不过,他们特别容易发烧感冒。
为了全面整理浙江关爱家园的成员资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张妈妈索性经常住在医院。
家里人知道张妈妈所做的工作吗?
“我回家不太说这些事情,家里人只知道我做的是传染病的志愿者。”张妈妈说:“这份工作,很辛苦,很枯燥,但心是热的,这些孩子需要有人关心。”
不让病人走极端,张妈妈最懂心理抚慰
张妈妈接触最多的,是一批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在她眼里,这些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很容易走极端,“他们和我儿子年纪差不多。我能理解他们,但我很担心他们患病后想不开。”
张妈妈曾经碰到这样的“儿子”,“他说,张妈妈,你把关爱家园的钱都拿出来,请我们去唱歌吧!”
她拒绝了:“关爱家园的钱,不是这么乱花的!”
也有“儿子”瞒着家人来看病,一肚子怨气与委屈:“真想抽一管血,去扎人!”
张妈妈怒了:“你们现在看病,所有抗病毒药物都是国家免费发放的,这是因为,你们毕竟是少数人。如果得病的人成了大多数,你觉得国家还能负担得起吗?你生病,有怨气,可以理解,但这是谁的错?你仔细想想!”
有“儿子”要请张妈妈下馆子,但她每次都拒绝:“我请你们吃食堂吧,这,我请得起。”
她不是嫌弃“儿子”,她希望为他们省钱,“你们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要用钱的地方。”
进病房照料艾滋病人,你愿当这个志愿者吗
关爱家园不是没有志愿者。
浙江关爱家园负责人、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性病科主任时代强说,以前的志愿者,多数居于外围,主要面向健康人提供咨询服务、健康教育,但随着早期的艾滋病感染者逐渐进入发病期,病人正在增多;随着筛查人数的增加,被发现的感染者也在增加。
张妈妈说:“我和时主任有一个设想,想为‘关爱家园’的病人们建一个档案,系统管理。这需要更多人一起做。所以,我希望通过钱江晚报,向社会征集志愿者。”
那么这些志愿者需要做什么呢?
时代强说:进病房,照顾无人看护的艾滋病病人,帮助护士进行护理;接待上门咨询的艾滋病感染者,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申请免费的抗病毒药物。
志愿者会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吗?
张妈妈说,一年多了,至少她安然无恙。
时代强则说,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其实非常明确:血液、母婴和性,日常生活不传播。
不过,要进病房,志愿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而且必要的时候得需要戴上口罩和手套。这是因为“患者免疫力非常弱,怕志愿者身上的病毒感染到他们。”
最好是40~50岁的女性,今起可致电报名
对志愿者有什么要求?
时代强说,要了解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愿意接近他们,要能保证每周一次的服务时间。
张妈妈则从自己角度提出了几个特别的要求:
希望是40~50岁的女性,这样的志愿者,家庭负担比较小,与男同性恋患者的交往也不容易越界。
各位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觉得自己符合这些要求,如果您有时间、有爱心也有余力,也许,您也可以加入张妈妈的行列,帮助一下这些为疾病所困扰的人们。
今天起,联系杭州市六医院关爱家园,也许,你也可以成为“张妈妈”。
此次招募志愿者20名,今天起可致电0571-8545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