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杭州九莲社区邀请辖区内刚下班的环卫工人吃牛排。黄佳健摄
浙江日报讯 一条短信、一把椅子、一声呼应……杭州市首个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天水街道运行至今已3个月。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居民所津津乐道的,竟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与变化。
一条短信的提醒
在凤起路与延安路口,一辆白色丰田轿车违章停放。
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监控平台发现,该车一半停在马路上,一半斜压在人行道上。拉近画面,看清楚车号为“浙A98***”。
接着,值班人员迅速查出车主信息,给车主发去短信:尊敬的车主,您的车在凤起路与延安路口违停,请立即驶离,感谢您的合作。
监控显示,不到5分钟,车主自行驶离轿车……
负责监控平台的高明明告诉记者,天水街道辖区的监控探头中,有25个隶属执法部门,65个隶属公安部门,28个隶属交警,还有114个在各个社区内。“天水街道位于杭州市核心地带,人流量大,路面情况复杂,原来各顾各的,资源浪费,还管不好。现在,交警、派出所、行政执法、运管等部门派人一起入驻公共服务中心,同时监控232个画面,确保街道辖区内的各种突发情况都能及时得到协调处理”。
这种资源整合,使得车辆违章停车短信或电话提醒等人性化做法,得到广泛应用。
据下城区交警大队武林中队统计,至今已发出车辆违停短信、电话提醒2000多次,所有车主都能及时将车驶离,没开出一张罚单,也没发生一起纠纷。
天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严军说,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很好地实现了部门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常态的联动机制,发挥“1+1>2”的效用。中心试运行时,监控平台曾发现辖区有棵树被雷劈倒,马上派人去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就处理妥当。“若在以前,先联系部门,再协作处理,至少得1个小时。”
一把椅子的温馨
72岁的罗大妈,家住仓桥社区中山北路540号居民楼5楼。
傍晚,她买菜回来,慢慢地走到两层半的楼梯拐角处时,呼吸有些急促起来。于是,她把装菜的环保袋往墙角一放,走到墙边一块折叠式的橙黄色平板前,轻轻扳开放下,变成一张椅子。
坐了一会儿,罗大妈拉住固定右侧墙上的扶手站起,翻起平板推回,继续往楼上走。而3层半的楼梯拐角处,也有一张同样的椅子,不到半米高。
这些椅子,正是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安装的老人休息椅。
“以前走累了,只能扶着墙歇一歇。现在有椅子坐,真是太好了。”罗大妈说,她所住的这幢楼,大多数是老年人,大家都称赞这些椅子装得好。
“我们本想安装弹簧椅,考虑到老人动作较慢,不安全。现在这样安装,既不占地方,也放心。”天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姚唯一告诉记者,街道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9600多人,占常住人口27.13%。经过调查,发现上楼难是老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街道有很多老楼,装电梯牵涉面太广、费用太高,可行性不大,于是决定在7个社区试点安装老人休息椅”。
上门就诊、配送餐、康复指导、心理护理……记者看到,在居家养老方面,天水街道把服务做到老人的心坎里。如对有困难的特殊老人,街道统一把老式的蹲式厕所改成抽水马桶,并在墙上安装扶手。
一声呼叫的回应
家住平安居的沈大伯,患有心脏疾病。一天吃饭时,突然心如刀绞,呼吸急促,急忙按下桌子旁的固定呼叫器红色按键。
呼叫信息,即时传到天水街道“女儿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台。中心立即派社工跑到沈大伯家,同时联动120急救中心,由120救护车将沈大伯送到杭州市中医院,前后仅用了10分钟,整个过程中还以实时短信形式发送给沈大伯的3个儿女。
遇到心脏病发作、家中被盗、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按红键呼叫;需要家政钟点工服务、家中水管破裂、电器修理、买菜及购物等,按绿键呼叫……对呼叫器的使用,天水街道的老年人几乎无人不晓。如今,随着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服务范围扩大到街道所有居民,“96345190”居民应急服务热线也同时开通。
“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制度,凡社区居民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管道疏通、家电维修、清洁消毒等服务时,努力做到有求必应。”热线工作人员俞素娟告诉记者,以前街道的7个社区都有公共服务站,设立热线后,所有社区志愿者都被整合到一支名为“190”的应急队伍中,统一调配,服务能力和速度明显提升。
如今,服务热线平均每天接居民求助来电2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