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
夫妻是不是真有“夫妻相”?昨天下午,省心理学会第十五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温州医学院举行。有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夫妻相”其实是一种假象。
目前社会上流行两种说法:“夫妻相”的形成是由于择偶时选择了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异性,或是夫妻二人在长久共同生活中,容貌逐渐改变最终趋于一致,形成“夫妻相”。
温州医学院副教授周强和学生找了36对婚龄20年以上的夫妻照片,选出新婚照、10年照、20年照等不同时段的照片。并找了近100名学生分2次选出其中最有“夫妻相”的10对夫妻,进行3组相关实验。配合实验的人均选自温州医学院在读学生,男女各90人。
实验一:夫妻是否婚前就有相似面容?
所用照片选自10对被评为有“夫妻相”的夫妻新婚时照片,夫妻婚龄在20~25年。照片均被处理过,使其头面部大小、明度、亮度、背景色一致。实验随机呈现一张面部照片,照片下呈现4张异性照片,被试同学从异性照片中选出感觉上与屏幕中呈现照片面貌最相似的照片。
结论:被认为有“夫妻相”的夫妻照片不再配对出现时,仅从相貌上无法判断出原配夫妻,表明人们选择配偶时相貌相似程度往往并不显著。
实验二:夫妻是否婚后越来越相像?
所用照片选自10对被评为有“夫妻相”的夫妻新婚时照片、婚后10年照片、婚后20年照片,共30张,夫妻婚龄在20~25年。照片均被处理过,使其头面部大小、明度、亮度、背景色一致。实验随机呈现一张面部照片,照片下面同时呈现4张同性婚后的照片。从所呈现的4张同性照片中选出与屏幕中呈现照片最相似的一张。
结论:该实验选择结果具有较高的正确率,根据被试者回忆,可根据生理线索明显判断出备选照片与所呈现照片最为相似的一张照片。由此可见,同一人不同时期相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在后天夫妻共同生活中,夫妻的相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更没有发生趋于相似的变化。
实验三:夫妻多次同时出现是否有影响?
所用照片选自10对被评为有“夫妻相”的夫妻新婚时照片、婚后10年照片、婚后20年照片,共30张,夫妻婚龄在20~25年之间。照片均被处理过,使其头面部大小、明度、亮度、背景色一致。实验中,同时呈现原配夫妻的面部照片,每次呈现时间为0.8秒。第一次10张照片循环呈现一次,第二次10张照片循环两次,第三次10张照片循环三次。照片随机呈现,之后进行相似度的评分。
结论:呈现次数对“夫妻相”的形成差异显著,照片配对呈现次数越高,被认为具有相似相的评分越高,夫妻配对呈现次数确实对“夫妻相”的形成有影响。“夫妻相”形成存在心理认知因素。
周强说,前两项实验结果显示,“夫妻相”的形成受生理因素影响较少,而实验三证明了心理认知因素对“夫妻相”的形成有影响。其实,“夫妻相”是一个错觉,之所以说有“夫妻相”,是因为一对夫妻经常同时出现在别人面前,随着次数增多,容易让人潜意识中产生这对夫妻相像的错觉。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媒体曝光过的明星、政坛夫妇普遍都具有“夫妻相”,正是因为夫妻二人通过媒体在公众面前成对出现,曝光次数越多,人们越倾向于在出现夫妻中一人时头脑里形成另外一人的形象,从而觉得两人具有“夫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