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
安吉积极推动山区县文化建设,积极拓展公共财政投资渠道,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通过夯实基础、上下联动、激活机制、打响品牌,努力打造“一乡一节”、“一村一品”,初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目前,全县80%以上乡、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品牌。
安吉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总投资近1亿元,是该县文化设施资金投入最多的一个时期。县级文化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建成了一批以生态文化广场、驿站文化广场、凤凰文化主题公园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总投资6000万元的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已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同时,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孝丰镇、报福镇等5乡镇投入近1500万元分别新建了文化大楼;剑山村、横山坞村等16个行政村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全县15个乡镇已有12个成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创建率达到80%以上,居全市县区前列。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得到加强, 16个乡镇(街道)均建有图书室,其中“万册馆”乡镇1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达到全覆盖;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全县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169个,其中省级文化示范村9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37个),兴建农村大舞台12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4%。
同时,该县着重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300余万元对乡村特色文化项目、特色文化活动、特色团队建设进行资金补助,乡镇财政对专项补助进行配套,鼓励打造村落文化品牌。
该县还通过三级联动,为地域特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相继出台《安吉县关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等5个相关政策文件,突出体制创新。每年10月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和农民文化艺术周活动,鼓励各乡镇、村同步开展地域特色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如溪龙乡的“白茶节”、昆铜乡的“龙舞文化节”、上墅乡的“手工造纸文化节”等。
该县的文化建设乡村主体特色鲜明,全县已有昆铜竹叶龙、梅溪鸳鸯船、报福貔貅舞等80多个农村特色文化团队,成为活跃城乡居民生活、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主力军。湖州日报 周建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