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1931年11月19日,著名诗人徐志摩从南京乘邮机去北平时,在山东济南遭遇空难,用年仅34岁的生命作别了西天的云彩,但他把美丽的诗行和传奇的人生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80年后的前天,来自香港、北京、河南、山东、杭州等地的“摩丝”(徐志摩的“粉丝”),来自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宁市文联、徐志摩研究会的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冒雨来到了海宁西山的徐志摩墓前,向长眠于此的诗人敬献鲜花,举行诗会,祭拜诗人……
香港“摩丝”连续9年
来海宁祭拜志摩
前天下午3点多,“纪念诗人徐志摩逝世八十周年,纪念徐志摩研究会成立15周年——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二届西山诗会”在蒙蒙细雨中拉开帷幕。来到诗人墓前的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诗人一一献花并默哀后,就朗诵起了《她是睡着了》、《再别康桥》等脍炙人口的诗歌。
记者发现,人群里有一位女士已是热泪盈眶。这位女士姓纪,来自香港,自2002年到海宁西山徐志摩墓前祭拜诗人之后,她已连续9年来到这里祭拜诗人。这一次,她又早早地飞赴上海,于徐志摩祭日到来的前一天就来到了海宁。“我过去忙于经商,对徐志摩并不了解,直到2001年看了一部叫《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纪女士告诉记者,看完这部电视剧,她为徐志摩的真性情深深感染,于是每晚都要读徐志摩的一些文章,“几年下来,我觉得他不光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非常友善的、热爱大自然和懂得生活的人,他说有两本书永远读不完,一本是自己的人生这本书,一本是大自然这本书,早在90多年前,他就在自己的著作里诗意地提出了环保的理念……”
纪女士说,徐志摩的文字、精神和思想如此让人受益,所以她每年都要在清明节或志摩的祭日从香港专程来到海宁,向诗人献上鲜花,在诗人的墓前坐一坐,与其进行心灵交流,“明年我还要在1月15日徐志摩生日的这一天来到海宁,带个蛋糕和红玫瑰,给他过个生日……”
志摩是
永远的“素思玛”
前天下午,“百度徐志摩吧”的20多位“摩丝”,也代表“徐志摩吧”里的2000多名“摩丝”,从全国各地奔赴海宁祭拜诗人,并参加了由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徐志摩研究会和海宁市文联名人研究中心主办的此次活动。
杭州一家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罗先生,现为“百度徐志摩吧”的一位吧主。“18岁那年,我为生计所迫去了西安做生意,在那里,我边做生意边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自考班,我由此阅读了他的大量著作,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成了一名典型的‘摩丝’”。罗先生说。
“通过阅读其著作,我觉得徐志摩是一个特别热情、真诚和天真无邪的人,而这些也给我做生意带来了很大启迪。”罗先生说,2007年,“当台湾的一个朋友要我做一个品牌时,我说我早就在做一个品牌了,这个品牌叫‘素思玛’,他不明白什么意思,我就告诉他,‘素思玛’是大文豪泰戈尔访华时,送给徐志摩的一个印度名字,在印度语里,‘素思玛’指太阳神,是阳光和希望的意思,那位台湾朋友由此接触到徐志摩,回去买了大量书籍,后来也成了‘摩丝’……”
海宁市文联名人研究中心主任、徐志摩研究会会长章景曙说,此次活动是徐志摩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第三次上山祭拜诗人,参与人数和影响力比前两次都大了很多,“此次祭拜,是对徐志摩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一次新认识,也进一步肯定了他不仅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也永远地追求光明,所以他永远都有很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南湖晚报 开开 摄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