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些小学生和外国剪纸爱好者前来博物馆参观。
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金华市区东市街50号,是一座从义乌迁建的清式建筑。如今,这里成了金华市剪纸博物馆。上周日,该馆开馆,人声鼎沸,彩带飞舞。1000多平方米的场馆分上下两层,1500余幅金华剪纸艺术的经典作品及国内主要剪纸流派的代表作,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人们在散发着桐油清香的展馆内流连忘返,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一名胸佩鲜花、脚蹬布鞋的中年人显得特别忙碌。他便是剪纸博物馆的创办人、53岁的詹东明。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特别有艺术感,长发长须,满脸憨憨的笑容。不时有人提醒他,该换上正式的外套了,某某老师来了,什么东西在哪?詹东明总是不慌不忙,笑呵呵地应承。
詹东明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美术。他在金师附小读书时,班主任是省美术特级教师胡延巨;中学时,受教于我市名画家洪世川先生;中学毕业后,听过诸葛栋老师的课。而他的研究生课程就读于浙师大美术专业。从中学开始,他就开始学剪纸,此后一发不可收。40多年来,剪不离手,一直剪成我市首批工艺美术大师(剪纸)。
詹东明说,自己从事的工作一直与美术有关。坚持剪纸,主要还是喜欢。他特别喜欢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书写过的一副对联:“安隐生涯陇上一犁先世土,清高事业案头几卷古人书。”詹东明说:“我平时比较低调,这可以说是我向住的生活。”他每天至少花三四个小时剪纸,创作出许多既有浓郁民族色彩,又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剪纸作品。
整个剪纸博物馆,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善增、“剪纸老人”王风等人捐赠或友情展出的部分作品外,主要是詹东明自己的剪纸。数量之多、类型之广、技艺之精,不是静心沉潜的人是做不到的。“我抽屉里还有几百幅作品还没展出呢……”詹东明补充道。
詹东明虽受多位名师艺术启蒙,但剪纸艺术多自我摸索。以前在单位经常到京津等地出差,北方粗犷纯朴的风格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作为温州人,平阳实用型民俗剪纸和乐清细纹刻纸,他也有所研究。而从小生活的金华文风浓郁、经常接触以浦江剪纸为代表的婺派剪纸,使他能够融会贯通,自创风格。同时,詹东明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民俗的风格,又有现代、包括西方艺术的影响。金华剪纸的代表人物王风说:“詹东明是科班出身,又保留了传统的线条,这最难得。”
何谓传统线条?何谓传承与创新?他说,剪纸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线条是古老的,创意和形式是现代的。像传统剪纸技术中的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要巧妙结合到现代题材中,才出得来韵味。剪纸最核心是线条的运用,詹东明举了一个例子:人物面部的线条要紧密细腻,而外轮廓可以疏朗粗放,就能形成对比,产生意趣。
建博物馆,是詹东明多年的心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市文物局及有关方面的领导们谈起自己这个梦想时,恰好有这样一个合适的所在。于是,詹东明在妻儿的支持下,花费几十万元,用数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馆的大致工作。在开馆仪式上,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所有人的支持!”
詹东明说,要把展示、保护、传承、抢救和研究金华剪纸作为博物馆的使命。记者问:“开馆之后,如何使用和运行博物馆,使之长盛不衰呢?”詹东明说,今后将剪纸产业化是自己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他说这里首先是一个展示作品的场所,同时是研究和创作作品的工作室。说着,他拿出一册《庆阳剪纸》的精装本:“你看,通过深度加工,剪纸作品可以适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将来我们将成立一个20多人的团队,把金华剪纸发扬光大。”
詹东明说:“金华市剪纸博物馆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欢迎大家来参观、研究、学习。”市剪纸协会会长郑齐天说:“金华剪纸在全省都是重量级的,很有名气。”“剪纸老人”王风则说:“詹东明办了剪纸博物馆,金华剪纸要突破了!”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