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
一份简历交到招聘单位手里,它会遭遇什么?
负责招聘的人员可能会仔细翻阅,看你有没有奖学金,有没有获奖经历,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经历,这些都是传统的、必须的。当然还有可选项,比如你附上的照片、特殊技能。
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你的姓名、电话、QQ、网络昵称、个人空间、微博、人人网都有可能成为招聘方重点关注的对象,甚至成为你能否成功应聘的一个关键。HR(人力资源经理)流行的说法是:应聘简历上肯定都挑好的写,谁都不会傻到自曝缺点。而上网时的发言,往往会暴露出真实的内心,有可能细腻柔软,有可能尖锐刻薄,有可能逻辑性非常强,有可能热心而正直。如果这样的真实情况不加以利用,那绝对是资源浪费。
社交网站的发言,能看出个性和人品
“找到一个人的社交网站发言记录不算很难。上面不仅能看到个人爱好、转发帖的内容、照片资料,还能看到很多痕迹。”一位IT公司的HR表示,“应聘简历其实很单一,挺面具化,但是现代生活里每个人的网络面孔都是很鲜活的,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
这位HR举例说:一个在网上看到什么事情不爽就开始骂人,满嘴跑骂人“三字经”的人,你敢把他请进公司吗?像这样的人,可能就因为网上发言不当,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记者了解到,过去,很多单位的网络背景调查大多针对中高层应聘者,从社交网站、微博上找到你曾经留在网络上的痕迹,判断你的个性和人品。但是现在,这种背景调查也开始走亲民路线,出现在初次应聘者的身上。
“去社交网站上看应聘者的发言,不是闲得没事做,而是招聘、培训一个新人的时间成本和现金成本都非常高。一个不适合的员工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试用期的工资。”一家咨询公司的HR说,他们今年才开始看社交网站资料,主要看员工的个性,还有从一些言论里判断这个人的忠诚度。
微博关注了哪些人,也可能成为“毙人”理由
应聘者需要小心的网上“陷阱”,还有让人更想不到的。
“如果一个人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关注对象是专业领域里的,这样的人你认为他以后会专注于专业工作或者研究吗?”在金融单位工作的HR徐女士说,他们单位的求职申请表上现在增加了“微博地址”一栏,就是供背景调查用的,“面试以后条件差不多的应试者,可以凭微博调查来筛选人,我曾经用过这个方法。”
“我们这个行业的政策敏感度非常高,要求人不停学习,不停吸收各种知识,从政策冷暖到专家发言到经济领域大拿(专家)的言论,都需要关注。”徐女士说。
“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姑娘简历很漂亮,成绩也很好,但是我看了她的微博,有上千条发言,关注了几百个人,但是涉及经济金融的转发和评论都特别少,而其他事情她发言挺积极的。我就觉得她可能不是从内心喜欢这个专业和行业,所以虽然她成绩很不错,最后我还是没有录取她。”不过,徐女士也说,微博可能并不一定准确,所以这份简历她还是保留了下来,毕竟是第一次用这样的理由“枪毙”人,说不定这个女孩以后在行业内会发展得挺好。
简历里千万不能出现的情况:欺骗
钱江晚报HR经理QQ群里,几乎所有的HR都表示,没有一种品质或个性是公司必定需要的,一切招聘条件都按照岗位要求不同而调整。
但有一种情况一旦出现在应聘者身上,这个人绝对会被拒绝——这就是欺骗。
“举个例子,有个应聘的孩子在简历里写,他曾经参加过推销会员卡实践活动。”HR王辉说,“然后我就问他,你推销出去多少张?拿到多少提成?他说想想。然后我再问,如果你想把这张卡推销给我,你应该说什么?他又说想想,说时间太久,记不得了。”
王辉说,两个“想想”一出口,他马上能判断这个孩子没有直接参与实践,好点的情况是参与了几天,没成功,就放弃了;坏的情况就是听人家讲过这种经历,然后觉得招聘方会喜欢这种经历,就写在了自己的简历上。“我不会直接点破他的漏洞,但是绝对不会录用他。”
应届毕业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在阅人无数的HR面前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圆谎的能力在HR眼里都是小菜一碟,随便问问,深浅就知道了,所以如果不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千万不要写到简历里。不是他们太神,而是你太嫩。千万别说谎,说谎必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