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专业护工为何那么难招?”日前,开创杭州首家家庭式养老的“爱心老年之家”院长李青给记者打来电话诉苦。7年前,来自江西的农民工李青,在杭州左岸花苑创办“爱心老年之家”,如今已有床位58个。面对日益增多的托养老人,拱墅区七古登社区低价出租给李青一幢800多平方米的楼房,用于养老事业的扩展。本来应该欣喜的她,如今却因专业护工难求而苦恼不已。
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爱心老年之家”,院长李青带记者参观了正在装修中的新楼房,“这幢楼大概一个月后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又可以增加65个床位。”“爱心老年之家”家庭式的关爱让很多老人都选择到这里来养老,进一步拓展床位,提高服务质量是近几年李青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令她尴尬的是,行业招聘遇冷的现状,超过她的想象。
“我们去劳务市场招人的时候,别的展位前都是人来人往的,我这边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李青说。护理方面需要较专业的人才,但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听是养老院,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其实我们的工资比医院还高,但他们宁可少拿点钱也不愿意来。”
一方面是专业护工难求,另一方面是院长求贤若渴。52岁的李香娜拥有中级护工职称,在院内表现突出。去年,因家住千岛湖的公公生病,李香娜便辞职回家照顾公公。李青多次挽留无果,便自己开车到千岛湖做李香娜和她公公的工作,答应把公公也接到院里,免费提供住宿。今年过完年后,李青怕李香娜反悔,又开着车子将李香娜接回来。
记者采访发现,“爱心老人之家”招聘专业护工遇冷并不是个例,很多民营养老机构都遭遇此类问题。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翁歆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缺口护工达二三十人,造成近百张床位空了出来。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从业护工人员多为“5060”成员,且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80后”、“90后”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涉足这一行业。
胡小红是“爱心老人之家”唯一的“80后”护工,经不起李青的劝说,两个月前,她来到了这里从事护工工作。“我是看在朋友的份上才来的,不然怎么都不会到这里来。”胡小红坦率地说。
回想起第一次给老人换尿不湿,她至今还是觉得有点难以接受:“看到老人这样,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她看来,脏累等都是表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整天和老人打交道,自己心情也是暮气沉沉的:“我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给老人做护工,都表示很不理解。”
“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护理确实又脏又累,在国外,照顾失能老人的护工工资水平都比较高,远远超过一般护士,但是在国内,护工的工资只相当于普通的家政人员水平,所以很多人在权衡之下,也不会选择这类职业。”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翁歆分析。
李青认为,目前的物价水平和经营成本不断高涨,民营养老院不可能为护工开出太高的价钱,所以如果薪酬得不到满足,护工难招这一矛盾将无法解决。
一些养老机构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如果政府不出手扶持,这个行业很可能要慢慢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