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湖州: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三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全会《决定》精神,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不仅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强大文化产业的支撑。只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意味着从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重点是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吸纳劳动力强、附加值高等特点,与其他产业产品有着很高的融合度,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湖州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与生态优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教育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自我文化表达、参与自主文化创造活动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和维护自身文化权益的意识更加高涨。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大幅跃升、物质消费比重逐步下降阶段。2010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可达4000美元,长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接近全国的两倍,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需求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州市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消费支出分别达到2478元和119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5.3%和13.1%。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大幅增长,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而且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湖州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和人们繁荣文化市场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提升湖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的重要内容。当前,城市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文化内涵已逐渐发展成城市竞争的重要砝码,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文化的繁荣与特色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实力与产业特点,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又有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们看一个城市是否充满活力,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味、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未来发展优势。而文化产业是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催化剂,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激活社会创造力,支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州要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发展差距,同样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先天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努力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要科学规划好产业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大趋势,坚持从湖州实际出发,以打造“一核三带五组团”为重点,努力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要认真落实《湖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聚程度,推进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核三带五组团”。重点发展以湖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市文化旅游集聚区、影视传媒产业集聚区、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为主要内容的湖州太湖文化创意中心。积极发展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带、江南丝绸书画文化产业带、美丽乡村生态休闲产业带,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业组团、影视传媒业组团、文化生态旅游业组团、文体用品制造业组团、娱乐健身业组团,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拓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兴技术,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使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着力发展以文化科技、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业,以动漫、网络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无线网络服务为重点的数字动漫业,以传媒广告、影视拍摄和传播为支柱的传媒影视产业。要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进一步夯实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地位,着力做大做强以历史文化旅游、现代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以文体用品生产、文体设备生产、工艺美术品制造、印刷复制等为重点的文体用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节庆、会展业。要充分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打造知名品牌为抓手,以文化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丝绸、湖笔、竹制品、陶瓷、体育用品等传统文化产业。

  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主体格局。要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重点建设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州广电传媒集团,使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引进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广泛吸收社会资本,释放民营文化资本增量实力,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尤其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兴文化产业,鼓励科技人员在新兴文化产业中进行创业发展。对于社会资本和科技人才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要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对在新兴文化产业中的创业人才要给予更大支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使他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繁荣发展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要做大做强文化产品市场,重点发展文体用品、旅游用品等商品市场,书画、工艺等艺术品市场。规范发展演出娱乐市场,大力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建设,提高数字电影院的市场覆盖面和辐射力,尤其要规范发展农村文化演出市场。支持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培育以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为特征,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流通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扩大文化消费市场,重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多建适合群众需求的价廉物美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和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积极扩大政府对群众文化产品消费的补贴内涵与范围,尤其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资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更多补贴。

  牢牢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

  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根据文化产业的内在规律和现实基础,牢牢抓住培育骨干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打造文化品牌、联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关键性环节,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湖州文化产业总量较小,占GDP的比重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湖州文化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要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走内生型的扩展之路,也可以实行联合、兼并、重组,走外扩型的发展之路。扩大企业规模,不仅要在数量上扩大,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提升,只有在质量好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

  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基本的载体,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挖掘现有文化资源,认真谋划确定一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认真实施好《湖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要在项目立项、政策扶持、银行信贷、土地使用、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做到重点发展、优先发展,成为推动湖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努力提升文化企业专业化水平。文化产业是一个品牌效应大、技术含量高、创新速度快的行业。专业化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升文化企业专业化水平,容易培育产品品牌,容易积聚和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减少经营风险。文化企业一定要在“专、精、特、新”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专业技术的发展,以勇攀高峰的志向站立产业发展的潮头,以奋力创新的步伐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要将数字动漫、传媒影视等文化产业做专做强,将毛笔、紫砂、羽毛扇、真丝礼品、竹制工艺品等做深做特,将文体用品制造业、户外休闲器材业做强做大。

  联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具有极强渗透力和辐射力,文化创意无边界,能够与不同产业、产业内不同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进行无缝嫁接,既可以与传统产业融合为一体,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也可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为新的产业形态。要着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与科技信息、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寓体育、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健身综合模式。要把动漫产业与童装生产、工艺品制造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从而延伸产业链、拓展空间链、锻造价值链。

  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文化科技创新机制,才能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是体制的障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巩固扩大已有的改革成果,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经营理念、管理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改革政府举办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组织承办机制,逐步做到集体决策、科学评估、公开招标、依法审计、全程监管,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培育和发展专业性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类商会,发挥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维护、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功能。大力推进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深化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州广电传媒集团领导体制、人事体制、财务体制等改革,形成以两大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或产业集团群体。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是关键。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完善“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整合扩大资金规模,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业绩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省市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和园区(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扶持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组建由国有资本为主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企业、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以土地要素投入、债券发行、政府担保等形式进行项目融资,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投融资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文化龙头企业上市,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加大信贷投资,推动一批前景广阔、运营良好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来抓。要拓宽文化人才培养渠道,以湖州高校和各类中职院校为主渠道,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基础型人才和紧缺型人才;依托沪杭宁地区高校与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打造市校(所)合作大平台,通过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各种途径,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刚柔并济、引才借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文化创意、文化经营、文化经纪等人才的引进,发挥好“南太湖精英计划”在引进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力争在引进海内外复合型、领军型文化高端人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基层文化经营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文化人才创办文化企业,积极培养中小型文化企业科研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

  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技术性是文化产业最基本的特征,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参与,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主要动力。要把科技创新贯穿于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机制,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意策划中心。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科技投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积极推进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等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开展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建立《湖州市文化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目录》,推动湖州特色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品牌建设,鼓励自主创新,发挥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核心支撑作用。湖州日报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访谈:聚焦浙江文化产业
·湖州迎入秋以来最低温 长兴槐坎最低温度仅1.1℃
·湖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2015年产业增加值将占GDP7%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要学"米老鼠" 增加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