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1米6的个子,一头干练的短发,红润的脸上,逢人就是笑容,闲来还爱串串门儿,与朋友打打麻将,公园里唱唱小曲儿。眼前的这位叶阿姨,60岁,开朗、年轻、好动。你能想像,在过去的10年里,她是个自闭、不爱说话的人吗?你能想像,一年前她整日卧床不起,连路都走不了?
病人坐着轮椅来,可骨头、神经、肌肉都没查出问题
去年9月份,叶阿姨的儿子小张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找到了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红芳。“医生,我妈有一年不能走路了。”小张很着急。这一年全家人估摸着,会不会是颈椎问题。
掀开叶阿姨的裤管,陈红芳吓了一跳:“两条腿只有胳膊那么细。”由于长期没有运动,肌肉已经萎缩了。陈红芳试着跟叶阿姨说话,“就像小孩子刚学说话时那样,声音很轻、很细,压根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做了详细的检查后,颈椎、头颅、外周神经、肌肉部位都没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她头晕失眠10年,一年前还下不了地
追问之下,医生发现,叶阿姨有严重失眠、多虑、缺乏动力、自闭等问题。
原来,年轻时叶阿姨的性格,虽然说不上很外向,但跟别人沟通没问题。不过这一切,在10年前出现了转折。“白天脑子想很多事儿,愁女儿找工作,儿子讨老婆,晚上压根睡不着。”加上后来老伴得了抑郁症,成了癫痫。在家里压根没人跟她说话,本来她又喜欢胡思乱想,渐渐地,就变得越来越内向。
“整日头晕得厉害,心里堵得慌,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刚过了一两个小时又醒了。”这样的症状,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困扰了叶阿姨整整10年。
起初她以为是自己的多虑造成的,没特别放在心上。可没想到,渐渐地,叶阿姨发现自己双脚“不会”走路了。不愿见人,也不说话,成天躺床上,这一躺,就是一年。儿子总不见母亲好,这才去了医院。
这是焦虑症,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在排除了器质性(人体器官上的)原因后,陈红芳做出了诊断: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心因性运动障碍。这是她10年失眠、头晕乃至不能“走路”的症结所在。
“过度焦虑,整日闷闷不乐,不想说话,到后来不想动了,所以走不了路,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医生开出的药方是,坚持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和步态训练治疗。除此之外,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很重要。此后小张每天扶着母亲在病房里练习走路。慢慢地,叶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头不晕了,胃口也好转,愿与人说话了。只花了17天,叶阿姨就能独自走路了。
接下来的半年,叶阿姨的情绪越来越好,完全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