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参评‘科技新浙商’,过程比结果重要。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科技对企业的推动作用,说明我们走科技创新的路子是对了。”
“当年浙商靠‘小聪明’闯天下,如今发展壮大,更需要思想力、科技力量和资本的力量。”
昨天,上周出炉的“第三届科技新浙商”候选人,除部分因工作繁忙无法参加外,大家聚集杭州,相互取经。2011年企业家们经历了什么困难?中小企业经营紧张、资金链紧绷、温州企业主出走……这个冬天不容易过,浙商们也要“抱团取暖”。昨天,到会企业家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寻找过冬“小棉袄”。
在大家看来,以科技为动力的转型升级,就是最好的“过冬小棉袄”。
传统企业在升级,新兴企业找到“原动力”
“我们是几十年的‘老’企业了,之所以来参加科技新浙商的评选,是要表明一种态度,万事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丝绸织造商。”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说,如今的浙江传统企业更需要转型升级,现在万事利融入了科技力量,平均利润比部分房地产企业还高。
传统企业创新走出了新路,新兴企业又有什么经验?“我的性格和我的名字一样,喜欢新东西。”浙江和谐光催化公司董事长陈纳新说,“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全新的行业,这几年感触是:做新东西也不容易,你可能很多年不赚钱,甚至把家底都搭进。这么多年,我们走过弯路,但终于闯过来了,现在我们和复旦大学始终保持着深度合作,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这就是我们的动力所在。”
未来30年是洗牌的30年,浙商需要“大智慧”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在银行普遍“捂紧钱包”之下,仍成银行“香饽饽”,他有什么秘诀?
鸿雁电器总裁、足球爱好者王米成说:用技术创新做前锋,用管理创新做边后卫,中间用商业模式创新把它们连起来,这就是科技创新的秘诀。王米成还自曝是个“微博控”,一有空就看微博,“鸿雁电器已经不是原来的开关生产商,而成为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许未来,你可以用一条微博控制自己家里的一切!”
湖州德马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序,已经是第三度参加科技新浙商评选。他说,自己走的,是典型的科技新浙商的发展道路,虽然前两年没有获选,但仍在参与。“希望我们的创业经历,对成长型企业有推动作用。”在卓序看来,改革开放的前30年,浙商可以依靠胆量、艰苦创业、规模经营来获得成功;但未来30年,是洗牌的30年,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才是立身根本,而这里面,最难的就是创新体系的建设。
“我是一个来自永康的草根浙商,已经有10多年不在媒体露面,这次来参加科技新浙商的评比,因为这些年的打拼,我们都已经深刻感受到,‘科技’的确是创富的武器。”金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刚建说,企业从2000年开始走创新之路,如今已经拥有87项专利。“当年的浙商靠小聪明,如今的浙商需要大智慧。”应刚建说。
创业是否一帆风顺?聊起甘苦找到“知音”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企业,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做的是‘高科技’,所以在技术创富这条路上,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杭州新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炎军,是个年轻的75后,他说,正是这样的高技术企业,更要避免“传统化”,现在从全球角度来看,很多高端的技术已经被别人做了,国内企业只能做低端的,所以不仅仅是传统企业要创新,高科技企业也要创新。
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顺峰,谈起创业的甘苦就停不下来了:2002年,身家几千万之时,他不像普通温州人一样炒房、炒股,反而醉心于科技研发;为了攻关一个光纤连接器顶端一厘米多长的白色接头,他耗掉了8年时光、1亿多元钱;他把父母在农村的猪圈改造成了实验室,结果步步都遇到瓶颈,一次次遇到失败!他走过很多弯路,买来的原料是日本进口的,每吨120万元,有时候一天就白白花掉200多公斤,十多万元就这样没了……他的辛苦经历引起现场浙商共鸣。从部队退伍的通讯兵,到如今已经拥有自主研发的机器设备和光通信产品的企业家,他的企业预计今年年产值是3.5亿元至5亿元。
现场交流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湖州德马物流公司董事长卓序说,和不同行业企业家们在一起沟通,很有启发。万事利总裁李建华希望科技新浙商早点成立俱乐部,经常开论坛,让大家进行更多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