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年届不惑的海宁长安人方林峰,幼时由于家境困难,尚未读完初中就辍学务工,他做过供销社营业员、锁厂工人、电影院勤杂工,还做过《南湖晚报》发行员……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没有放弃对潮乡史料的浓厚兴趣。
方林峰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海宁地方史料,不只为满足个人收藏,他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举办公益性史料展,让平民百姓熟悉历史,大饱眼福;向史志管理部门提供史料,力助二轮史志编修……
由于方林峰把“独乐”变为了“众乐”,近日,海宁市史志办特地授予他一块牌匾:“海宁方林峰地方文史资料工作室”。据悉,这在海宁尚属首例。
搜集五六千件
地方文史资料
昨天上午,记者在海宁见到了方林峰,高高瘦瘦的他才思敏捷,说起话来朴实而有力。“我小的时候家里困难,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好,读到初二那年就辍学到供销社当起了营业员。”方林峰向记者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读书那会儿,数学成绩不太好,语文还不错,而且特别喜爱看小人书。”方林峰说,《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本接一本地看,让他非常着迷,“久而久之,我就开始收集起了这些小人书。但真正让我对地方文史资料产生兴趣的,还是一本叫《谈迁》的小人书。”
方林峰回忆说,当他从书里知道在我国史学领域中有个叫谈迁的人竟是海宁人时,“就对搜集海宁史料有了兴趣”。
2000年的一天,他在海宁工人文化宫的一个古玩摊上发现了两张旧纸条,上面盖着“徐裕丰酱园”的印章。“我曾从书上看到,‘徐裕丰酱园’是徐志摩的祖父徐星匏于1836年创办的家业,我当时就用手头所有积蓄把它买了下来,同朋友进行交流,大家见了都很开心。”方林峰说,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要更好地搜集更多的海宁文史资料的想法。
小人书、票据、徽章、老照片……多年来,方林峰不辞辛劳地跑遍上海、杭州、湖州、安徽等地,收集了五六千件珍贵的海宁地方文史资料。
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
“现在想来,我的搜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忙忙碌碌的自娱自乐,我把它归结为‘独乐’。但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在‘独乐’到了一定程度时,我就设法联系有关方面,让这些宝贝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实现‘众乐’。海宁史志办也许正因如此,才向我授了这块牌匾。”方林峰说。
据方林峰回忆,他最早的一次实现“众乐”,是在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我无意中收集到了两本日军侵华期间出版的战地刊物《支那事变画报》,其中一本里有6张日军观潮的老照片,我觉得非常珍贵,就与海宁市史志办取得了联系,史志办当时正在征集海宁抗战史料,朱主任对此非常重视,我就转让给了史志办。”
方林峰说,此后,他又与海宁市史志办、海宁市博物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沟通。“今年观潮节前夕,海宁市史志办和海宁市博物馆为我免费举办了地方史料展,我所收集的这些宝贝,特别是60多张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海宁潮老照片,在这场公益展览中给不少市民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感受,我觉得快乐无比……此后,我便把此次展览的电子文档及42件解放初期海宁盐官的文史资料捐给了史志办,以便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工作室将助力
地方史志编修
“有效的史志工作,必须以获取高价值史料为前提。”海宁市史志办主任朱掌兴说,海宁市史志办将史料征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近年来,海宁文史资料收藏爱好者方林峰不断为史志办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为二轮史志编修提供素材补充。为着眼长远,深化协作,我们最终决定向他颁授‘海宁方林峰地方文史资料工作室’的牌匾。”
抚摸着这块牌匾,方林峰对记者说:“这既是我的一份荣誉,也是一份鞭策,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今后,我不但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好地搜集地方文史资料,也要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搜集,抓住有利时机,多办一些公益性展览,让散失在偏僻角落里的海宁地方文史资料,都能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舞台上,闪耀出夺目的光芒。”南湖晚报 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