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
浙江农林大学贫困生唐斌昨天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与他一起获得这笔资助的共有10名学生。
奖学金是用资助者的名字冠名的:亓(音齐)汉三英才奖学金。
但他们却并没有见到亓汉三本人。他早在12年前就去世了。这是他的家人在代替他完成遗愿:一定要帮帮那些贫困的农林学子……
12年前,一位老厅长留下助学遗愿
当白发苍苍的杨涌出现在捐赠现场时,引起学生们一阵轰动。她是亓汉三的夫人,今年已经84岁了。陪她一起来的是她的二儿子与三儿子。
看着台下的学生,杨涌和两个儿子也很激动。对儿子亓伟明来说,老父亲12年前去世的场景历历在目
“他去世前说,他一直在存钱,可惜能力还不够,叫我们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帮帮那些贫困的农林学子……”
出生于1915年的亓汉三,当过老师,参加过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浙江工作,担任过浙江省林业厅厅长,并全程参与筹建浙江农林大学的前身天目林学院,学院成立后,亓老一有空就走进校园,看看那里的学生。
亓伟明说,老父亲的助学心愿,源自一个没吃午饭的孩子。
有一天,正是午饭时间,亓汉三在浙江农林大学(当时称天目林学院)校园里转悠,发现一名学生躲在角落看书。“这孩子真用功!”亓汉三很高兴。随后他又碰到了一名熟悉的老师,他立刻提到了自己刚才看到的场景。不料那名老师却发出一声叹息:“哎,那孩子是没办法,一方面他确实用功读书,另一方面他是没钱吃饭,所以一到饭点就躲起来。”
亓汉三愣住了,随后立即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给老师:“拿去,给那孩子买吃的。”
当时上大学虽然不用学费,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因为筹不到每月几块钱的生活费而饿肚子,甚至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农民出身的亓汉三对农林学子特别有感情,从那以后,他多了个心愿,多存点钱,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1999年,亓汉三临终前对夫人杨涌和四个子女说出自己的遗愿:自己省吃俭用留下的不到一万元的存款,要全部捐助给贫困农林学生,亓家后代也要尽自所能资助贫困的农林学子……
12年来,全家省吃俭用存“奖学金”
“帮帮农林学子……”亓汉三的这句话,刻在老伴杨涌和四个子女心里。
只是,这不到一万元的存款能帮助几个学生?杨涌为此召集4个孩子开家庭会议,主题是:如何存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学生。
杨涌自己首当其冲,成了家里节俭的典范。吃饭,总是青菜加萝卜;能走路,就绝不坐公交车;家里的电视机也是十多年前的,图像都有点变形了……杨涌的儿子悄悄告诉记者,杨涌在捐赠现场穿的那件衣服,是很多年前做的,出门前,原本打算换件新点的衣服,可翻遍了家里的箱子,就没发现一件新的。
“我们一说要给她买新衣服,她就开始念叨,钱要省着点花,衣服还能穿,就不需要买了,多存点钱好早点实现你爸爸的遗愿。”
亓汉三的四个子女,或是大学老师,或是做点小生意。虽非大富大贵,生活也还宽裕。但在老太太这样的“熏陶”下,全家人从不敢乱花钱,即使是一盆用过的洗菜水,他们也要留下来冲马桶。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存折上也渐渐多了一个零,两个零……
12年过去了,杨涌发现,存款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了百万元,她觉得,是时候该把钱捐出来帮助学生了。
捐赠前,老人悄悄去学校考察
决定捐款之后,杨涌老人悄悄去了一趟学校。
事实上在捐款前,杨涌没有向学校提过他们全家要捐助的事。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要到实地看看,这些孩子表现如何,我才能放心捐款。”
毕竟,这是全家人多年来的积蓄,也是亓老的遗愿,杨涌老人希望这些钱能真正捐给需要的孩子。
她以“看看老伴当时筹备过的学校”的名义,来到浙江农林大学,观察学生们的表现。
“这里的孩子朴实,特别是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不仅没有说要捐助,还说要靠自己的能力,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她还发现,有一些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学业,一天要打几份工,她很心疼。
“帮助这些孩子,值!”
她把163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
儿子亓伟明说,能够尽己所能,实现老父亲的遗愿,是他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里各类奖助学金不在少数,但这笔捐赠让校长周国模特别感动: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动力。”
本栏目文章在搜狐网专栏“平凡的良心”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