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百利威产品设计营
古越钱塘光伏陶瓷瓦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统计,美国企业平均在工业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可新增销售收入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能增加4000美元。
今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将举办盛大的颁奖晚会。
“杭州是非常适合于进行创意的城市,杭州搞工业创意设计,我认为非常有前途。”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说。
潘云鹤院士不仅亲自担任“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评委会主任,而且对创意设计和创新产品进行指导,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杭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说,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目标,强化服务职能、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杭州市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推进‘杭州制造’迈向‘杭州创造’。”楼健人说,首次被冠以“市长杯”的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被赋予了类似“硅谷”的内涵。
这是杭州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工业创意设计推动杭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之举。
首次被冠以“市长杯”,成为城市名片
创意产业在当今世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业内人士表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综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连续第5年举办的“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因此首次以“市长杯”冠名。
“能够以市长杯来冠名,可以看出杭州的决心,因为这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脸面。”专家指出,大赛再次让人看到了杭州的积极探索——借助大赛搭建的平台,不仅鼓励创新,而且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通过大赛,一座城市的发明创造的热情得以激发。
围绕十大产业,承载着转型升级使命
2011年“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自今年5月拉开帷幕,承载着“设计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使命。
大赛围绕我市重点发展十大产业,设立了27个分赛场,开展对接活动20余场,全国近30所高校的5000多名师生和专业设计师与分赛场承办单位进行设计需求对接交流;组织国际、国内创新设计营6场,通过著名专家教授与学生互动教学、现场指导,创新火花不断迸发,创意设计成果累累。
“保留了去年16个分赛场,新增11个分赛场,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全部都是杭州大力发展的十大产业的内容。”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开展的大赛,共征集产品(作品)4337件,参与企业近300家,参赛高校72所,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预计大赛新增专利将达到3000件以上。
更权威,更公正,27个分赛场统一评审
为了确保大赛更权威、更公正,2011年“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重点加强了对分赛场的服务和管理。
一是起草制订《“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分赛场管理办法》,规范了分赛场设置条件、设置程序、奖项设置、评审标准和评审专家。“专家组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统一邀请,一批行业专家、企业设计总监、高校设计专业负责人及工业设计机构的负责人,成为了评审专家,确保了大赛的权威性。”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二是改进分赛场评审形式,对27个分赛场的评审进行统一安排,采用“统一地点、集中评审”的形式,确保了大赛的公正性。而且实施评审工作信息化,开发大赛计算机评审程序,既提高评审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又保障了大赛评审的公正与公平。
“本届大赛作品充分保障了原创性,在评审流程中,对初评产生的50项拟奖的产品和作品,全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查新检索。”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权威人士指出,2011年“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特征显著,以广泛的宣传扩大影响、以充分的对接提高实效、以顶尖评审专家树立权威,“这让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和规模的同类赛事之一,成为杭州吸引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