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长服务地方
最近,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党员吕志荣和他的团队正在杭州忙着筹建萧山生物工程中心。这支以党员为主的先遣队平均年龄30多岁,被同事们称为“党员先锋队”。
“中心预计每年可以转化3个至5个科研项目,成为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孵化平台和人才平台,促进科技转化,服务地方发展。”吕志荣欣喜地告诉记者,虽然中心还没有正式运行,但已经有美国、挪威等国和北京、广东及浙江等地的企业前来洽谈对接,已初步达成生物医药、仪器等方面9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聊到为何研究院的党员们有这么高的工作热情,这位来自广东的博士感慨,“人人都应该有梦想,人人都应该讲奉献,”这已成为院里很多科研人员的共同追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一名名党员的引领,科研人员如同一匹匹驰骋的“千里马”,安心、专心技术工作,形成了一个个创先争优、钻研业务的创新团队。
在研究院,从院长到各研究所负责人,从科研人才到工作人员, “没有节假日,没有日夜之分,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人才培训部的“80后”党员吴勇,在妻子住院临产的前一天,还在为宁夏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组织工作奔波。最后还是在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赶到医院陪妻子进产房。
第二党支部书记汪春霞告诉记者,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的言行感动着、影响着身边的人。
入党积极分子郜婷婷的孩子才两岁多。记者采访这天,刚好她的孩子生病在医院挂吊针,但她上午匆匆安顿好孩子,下午就赶到单位工作,晚上还主动留在办公室加班。“身边的同事都这么辛苦,如果我松懈就会过意不去。”郜婷婷直言到研究院工作后,发现身边工作着这么一群优秀党员,所以,她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加入党员队伍。
“我们研究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很不错,工作很努力、有激情,都是我的榜样。”2006年就在生物所工作的韩国专家朴龙斗是“西湖友谊奖”获得者,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与他一起工作的党员们的感人事迹,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研究院的党员至今对今年“七一”南湖上的红船党课记忆犹新,研究院党委书记与全院50多名党员共同分享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全国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还在船上表彰了研究院的优秀党员。这堂党课对党员们触动很大:搞科研并不是封闭在真空地带,而是要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群众,服务百姓、服务地方,实现科研的真正价值。
近年来,研究院一个个团队,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不忘发挥各自专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党支部分别与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平湖美嘉保温容器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助推产学研合作;针对嘉兴南湖区养殖业密集,存在畜禽排泄物处理难等问题,研究院与当地政府联合建立绿色畜禽研发中心,研发了“生态养殖模式”;与嘉兴市环保局合作,在国内首次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全国试点,并设计建立国内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人才培训部今年以来就帮助我省各地各类群体开办21个研修班,培训1280多人次……
为帮助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院还发起成立浙江红土创业投资基金,由省、市政府引导资金和民间资本构成,并承诺投资浙江省内企业的资金在80%以上,投资初创期企业资金在30%以上。至今,该基金已完成对11家企业共约1.2亿元的投资。
省校合作的桥梁、科技创新的平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果转化的基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犹如北斗七星般闪耀在吴越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