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大白菜收购价每公斤跌破0.2元,生姜、大蒜收购价也逼近成本线……近段时间不少蔬菜的田头价出现暴跌现象。可是在菜市场、超市,市民购买的土豆、包菜、西兰花价格仍然不低,不少市民直呼吃不消。
蔬菜价格周期性涨跌并不稀奇,让人不解的是,收购价“大跳水”却没有让市民尝到甜头,反而频频上演“卖难买贵”。为此,记者到宁波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进行了走访。
蔬菜又陷“怪圈”
“大白菜便宜卖啦!三毛钱一斤。”昨日中午11点,市蔬菜批发市场里,批发商陆德标望着一堆大白菜,无精打采地吆喝着。要是放在前几个月,不用说一堆,就是两三堆也早卖光了。
11月中旬以来,全国的大白菜行情一跌再跌,价格比去年同期低了8至10倍。
徐宝海在慈溪长河镇种植了几十亩大白菜,这两天正值大量上市,可偏偏遇到了大跌价。“我现在只求能尽快脱手,亏点本也行,总比几千斤菜烂在田里的好。”在批发市场,记者遇到好几位宁波本地的大白菜种植户,大家都在为大白菜价格“跳水”大伤脑筋。
“这一轮出现价格大跌的不仅是大白菜,土豆、包菜、茄子都降价了,小青菜去年这时候每公斤卖五六元,现在批发价也就五六毛。”市蔬菜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批发市场菜价急跌相比,菜市场、超市里的蔬菜零售价却持续高企。记者从一些菜市场、超市看到,零售加价率仍在100%左右。像大白菜的批发价为每公斤0.6元,而市区超市里,零售价每公斤1元至1.2元。
扩种不能盲目
蔬菜的收购价跌至谷底,零售价却高悬不下,对于“卖难买贵”,好多市民认为是市场上流通的蔬菜太少了。其实不然,以大白菜为例,就是由去年冬天以来的全国性扩种引起的。
“此次大白菜滞销,与去年韩国‘泡菜危机’有关,去年此时国内大白菜田头收购价一公斤一两元,许多菜农扩大种植面积,谁曾想今年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大白菜产量大增,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宁波本地叶菜批发商张可征告诉记者,慈溪、象山等地农户今年将大白菜的种植面积增加了近30%。
“蔬菜产量一高,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批发商不敢冒险进货,导致田头的菜越发卖不出去,而市场上出现断供,零售价一下就涨上来了。”一些批发商告诉记者,由于蔬菜尤其叶菜不耐储藏,所以一旦供求失衡,市场恐慌情绪很大,他们也控制不了。
“这两天,进场的大白菜很多也很便宜,但就是没有人来批发,以往每天成交量有60吨,现在已经下降到50吨不到了。”市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
产销要多元化
以前,蔬菜3至5年才出现一个价格变动周期,现在大大变短了,也发生得频繁了,弄得我们不知如何种菜。面对“卖难买贵”,好多菜农一片茫然。
“现在种菜不能紧盯宁波本地市场了。”市贸易局蔬副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全国性蔬菜市场已经形成,所以现在种菜不能“放鸭式”,要放在全国的大平台上考虑,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尽量减少市场波动。
由于全国性市场形成,菜农以往紧盯价格种植的习惯也要调整,不能跟风种,望天收,而是要综合考虑产量、质量、交易量、价格等信息来安排种植。此外,菜农要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在扩大种植的同时,要采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方式扩大蔬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