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发展的主题、主线、产业发展方向、总体发展战略、努力方向、发展目的及企业愿景。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方向是构建现代交通产业体系,总体发展战略是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谋发展。努力方向是“五个着力”,即着力深化企业改革,着力强化资本运作,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管理升级,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目的是增强“四力”,即切实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愿景是打造“最讲诚信、最有价值、最具投资实力”,多元经营、跨国发展、全国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类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总体战略与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逐步构建交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我省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发展海洋经济为契机,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投资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加大资本运作,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切实增强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
——总体战略:可概括为“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谋发展”。
调整结构促转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即坚持高速公路传统主业不动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高速公路衍生业,支持壮大水上运输业,加快工程建设业务转型,合理发展房地产业,培育证券业,构建“4+1”业务结构;二是调整产权结构,即加快股份制改造、积极培育公司上市,大力实施资本运作,提高省属国有净资产证券化比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是调整组织结构,即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调整集团总部部门设置、适应新的管控模式。
完善机制谋发展:一是完善投资机制,即理顺政府还贷高速公路投资机制,通过规范运作最大限度挖掘体制优势增强投资能力;二是完善管控机制,即明确母子公司分工,修订管理制度,增强集团总部管控能力;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幸福感;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即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行“阳光工程”,实现资产、生产、干部“三个安全”。
——规划目标: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目标可概括为“123”计划,即2015年实现利税100亿元(含承担的高速公路亏损)、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拥有3家上市公司。其中:100亿元利税,由35亿元净利润、30亿元税收、35亿元高速公路亏损构成;2000亿元资产,由68%高速公路资产和32%其他业务资产构成;3家上市公司,指沪杭甬公司H+A股、浙江远洋A股、浙商证券A股。
业务板块发展重点
1.高速公路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成本控制、服务提升”,即:在深化完善高速公路投资机制、完成政府指令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任务的同时,顺应交通行业发展方式转变,重视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建设,深化板块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体制,提升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承担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十二五”末,集团公司投资高速公路里程继续保持在全省65%左右水平,营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客户导向服务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利润总额166亿元、净利润117亿元。
——“十二五”重点:深化完善高速公路投资机制,推动政府还贷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组建成立;完善项目建设体制、控制项目造价,推广实施“阳光工程”、保障“三个安全”,高效完成省政府指令投资建设高速公路项目任务;深化板块整合,重点推进高速公路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组建2—3家管理里程达700—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管理公司,实现高速公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深入挖掘税盾效益,降低营运总成本,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高速公路结构物和边坡安全监测,推动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社会应急救援机制,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承担节能减排社会责任,推广照明节能和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以及服务区中水回用范围,“十二五”实现每千米隧道照明节能25%和ETC系统收费站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结合高速公路衍生业务发展基于高速公路资源的交通信息衍生增值服务,提高高速公路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推广“四新技术”,增强科技对服务的保障能力;加强成本管理,细化高速公路营运定额控制管理成本,深化项目前期、严格变更管理控制投资成本。
——“十三五”憧憬: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ETC系统收费车道覆盖率达到80%,交通信息增值服务成为高速公路衍生业务主要利润来源之一;高速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参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集团公司渗透进入其他交通产业领域。
2.水上运输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整体发展、做强做大”,即:在深化改革方面,推进省海运集团股份制改造和浙江远洋IPO,最终实现集团公司水上运输业务整体上市;在业务发展方面,稳定提高国内海运业务市场份额,重点拓展国际远洋业务,大力发展干散货、油轮等货种运输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板块盈利能力;在船队建设方面,推进船舶结构朝大型化和年轻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末集团公司水上运输板块自有运力达到900万吨左右,平均船龄在10年左右,船队规模进入中国航运企业前5名。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水上运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利润总额43亿元、净利润29亿元。
——“十二五”重点:提出省海运集团整体改革方案,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造,解决历史问题实现轻装发展,创造上市条件;推进浙江远洋IPO,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集团公司逐步增持浙江远洋股份直至纳入合并报表;剥离非主业资产,集中资源发展航运主业;结合业务结构调整,淘汰船龄老、吨位小的运力,适机建造新船;拓展市场、提高份额,增强集团公司水上运输板块盈利能力;在避免同业竞争的前提下,支持省海运集团根据市场确定业务发展方向。
——“十三五”憧憬:集团公司具有绝对控制力的水上运输上市板块初步形成,公司治理更加完善,省海运集团资产实现上市,船队结构更加合理,经营业务更具竞争力,是集团公司核心主业及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走上了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港口物流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产业拓展、资源储备”,即: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土地开发(一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具有发展潜力的岸线和土地资源,吸引其他投资者参与港口开发(二级开发),通过岸线和土地资源升值实现投资收益;通过错位发展、建立供应链联盟和搭建大宗物流和交易平台,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末,初步完成集团公司港口物流业务的区域布局,成为省委、省政府实施“港航强省”战略的重要投资主体和省级港口物流投资开发的重要企业。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港口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
——“十二五”重点:充分借助我省发展海洋经济、推进“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属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契机,争取省委、省政府将集团公司定位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省级国有投资主体,并给予政策支持;与嘉兴、舟山、台州等地方政府沟通,通过地方政府以资源作价入股等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建设优质岸线和港口、物流等项目,实现集团公司港口物流业务的布点;以成熟的岸线和土地等资源为核心要素,吸引航运企业、港口运营商、大宗物资供应商、采购商和贸易商等相关投资者参与港口开发;搭建大宗物资物流和交易信息平台,向入驻临港产业平台的企业、大宗物资供应商、采购商和贸易商提供原材料、产成品的仓储、加工、报价、交易、配送等物流和交易增值服务;适时组建省港口投资集团。
——“十三五”憧憬:通过股权置换、股权收购、委托管理、战略联盟等方式,与省内外相关港口合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港口物流布局,力争发展成为服务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的综合性港口投资商和运营商,港口物流业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4.工程建设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转型优化、提升效益”,即:在做精做强公路工程施工和养护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重点是业务转型和市场拓展,立足省内、面向省外、拓展海外,积极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及BT、BOT等新业务,进一步涉足相关施工领域,平衡公路工程施工业务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工程建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利润总额9亿元、净利润7亿元。
——“十二五”重点:重新界定省交工集团母子公司定位,明确母公司拓展项目总承包业务和子公司强化专业施工能力的责任,逐步构建一个“母公司总承包——子公司专业承包——协作单位劳务承包”的业务分工体系;拓展业务类型,积极承接设计施工总承包及BT、BOT等新业务;拓宽施工领域,进一步涉足地铁、港航、市政、水利和机场等相关施工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有计划地推进基地建设,拓展省外业务;通过“借船出海”实施“走出去”战略,条件成熟后独立承接国外业务;推进改革改制,实施股份制改造,规范职工持股会,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退出非核心业务,压缩管理层级,集中资源发展施工和养护主业;增强盈利能力,减少关联交易,创造上市条件;重视安全风险防范。
——“十三五”憧憬:关联交易进一步减少,省外和国外业务比例进一步增加,是省内业务收入的4倍以上;业务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稳步提高,走上了自我良性发展轨道,是集团公司的重要利润中心;“十三五”后期实现上市。
5.房地产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稳健发展、利润回馈”,即:在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获取土地一级开发权,适度参与二级开发,创新开发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品牌,实现投资回报后反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即地产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收益的实现渠道。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房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利润总额21亿元、净利润15亿元(含西湖文化广场)。
——“十二五”重点:借助重大投资项目参与土地一级开发,通过溢价分成实现收益;凭借土地一级开发商优势,适度参与市场竞争,择优进行二级市场开发,包括房地产开发和旅游地产开发等;在开发模式方面,坚持合作开发与自主开发并重;在经营策略方面,以开发销售为主、持有经营为辅。
——“十三五”憧憬:通过持有经营物业的稳步积累,逐步提高物业租赁收入比例,根据房地产市场周期投资或出售物业,发展成为集团公司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
6.金融业务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拓展市场、培育升级”,即:通过集团公司直接持有部分浙商证券股份,实现管理层级提升;以推进集团公司内部产融结合为出发点,以证券业务为核心,积极组建财务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拓展金融业务范围,推进资金管理升级,强化资金融通,逐步做大做强集团公司金融业务板块。“十二五”末,浙商证券综合实力位列全国证券行业第二梯队领头羊。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利润总额42亿元、净利润32亿元。
——“十二五”重点:通过集团公司直接持有部分浙商证券股份,提升浙商证券为一级子公司,提高金融业务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期货三大培育业务,收入占浙商证券总收入的1/4以上,浙商证券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稳步扩张浙商证券营业网点,争取在目前46家的基础上翻番;加强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近期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路径补充资本金,拓宽业务发展空间,提升研究管理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2014年争取IPO上市,打通资本补充渠道;组建财务公司,提高集团成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探索财务公司开展保险资金的委托管理业务;争取筹建浙江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集聚各方资金投资浙江海洋产业,实现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利用增资扩股等机会介入地方商业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
——“十三五”憧憬:集团公司金融业务板块初具规模,各项金融业务协同发展,适时组建金融控股集团。
7.衍生产业板块
——发展思路:突出“集约经营、打造品牌”,即:在完成集团公司控股投资高速公路服务区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创新商业运行模式,打响衍生产业品牌,通过连锁经营模式和品牌嫁接衍生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利润新增,积极培育上市。“十二五”末,集团公司高速公路衍生业务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衍生产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净利润4亿元。
——“十二五”重点:完成集团公司控股投资高速公路服务区、广告等衍生业务资源和发展平台整合;重点发展省内、逐步拓展省外,扩大经营管理服务区规模;创立并培育浙江高速服务区品牌;创新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周边的物流园区,拓展高速公路相关衍生产业内涵;借助高速公路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高速公路信息衍生增值服务;关注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展,提前做好充电、加气站的规划等准备工作;明晰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广告经营权属,规范与高速公路公司的关联交易,增强盈利能力,创造上市条件。
——“十三五”憧憬:通过经营模式嫁接和品牌价值衍生,实现高速公路衍生产业的范围拓展,逐步形成交通衍生产业概念,并将集团公司投资的交通衍生产业资产纳入一个平台统一管理,并培育上市。
8.交通产业体系构建
突出“整体合力”,即:通过加强业务板块间的协作,构建交通产业体系,形成集团公司整体竞争力。
——板块关系。高速公路板块和港口物流板块重在投资,通过投资经营获得收益,可作为第一层次;水上运输板块和工程建设板块重在服务,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益,可作为第二层次;房地产板块和衍生业务板块重在开发,通过价值开发获得收益,可作为第三层次。
第一层次业务是第三层次业务的基础,第三层次业务是第一层次业务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实现渠道,又可以反哺第一层次业务;第二层次业务可与第一层次业务开展产业链合作、与第三层次业务开展业务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力;金融业务则可以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层次业务实施产融合作,支持实体业务发展。
——协同业务。交通产业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协同业务:一是资源共享型,指相互掌握对方需要的资源,通过共享实现双赢。如证券直投业务与集团投资业务合作,实体业务与金融业务产融合作。二是供需合作型,指一方有资源、另一方有能力,通过委托开发实现合作。如高速公路板块、港口物流板块获取的土地资源可委托房地产板块开发;高速公路板块拥有的网络和信息等资源可委托衍生业务板块开发。三是产业协作型,指双方处在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合作可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如高速公路板块与工程建设板块,港口物流板块与水上运输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