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的“钱学森”
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钱学森担任我国国防科技主帅22年,组织领导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创新工程。在世界人民眼中,他被看作是“上帝对中国的眷顾”,欣羡之情难以言表。普通的中国人更难去揣想——如果没有钱学森?
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纪念钱学森的全部意义,更不是他老人家希望看到的。钱老曾多次强调:“回国以后,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
“更多的钱学森”意味着涌现更多独领风骚的科技帅才,意味着造就更多莽原拓荒的科学大师。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讲过一句经典的话:“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50名优秀军事家和50名杰出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这些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时代标高,对国家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对这句话大加赞赏,称之为“圣西门名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56年前,当钱学森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奔向“红色中国”时,他的祖国“不要说造导弹,就连拖拉机都造不了”。改革开放,为古老中国跃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提供了契机。短短30多年,我们这个“曾经落后的欠发达国家一跃而取代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56年前,当钱学森筹组力学所时,不得不从大二、大三学生中抽调技术员。今天,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余万人,并以每年200万至300万人的规模递增,居世界第一。
但毋庸讳言,杰出人才、特别是大师级领军人才,对于今天的中国还是稀缺资源,这也是钱老晚年念念兹兹、久久不能释怀的一件大事。尽管我们的高校规模世界第一、在校大学生人数世界第一,每年论文产量世界第一,但中国本土科研成就至今未获得诺贝尔奖,截至2007年,在世界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科学家参与其领导层的仅占2.26%。其中,在一级学科中担任主席职务的只有1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一字之差,中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如果说半个多世纪前,以钱老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胸怀的是“站起来”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强烈民族自尊心,今天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身上洋溢的更多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这份信心与坚守,这份淡定与从容,必将引领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而在这一征程中,“钱学森”这个名字,必将永远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人们知道,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钱学森星”在苍穹闪耀。
不单是仰望,我们更愿看到一片灿烂的星光。
(据《解放军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