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传凝固民间文化
★非遗进校园传承民间文化
★建立基地展示民间文化
最近,拱墅区在编一本书,书的名字暂定为《运河南端草根谈》,在这本书中,收录了29位生活在运河畔的非遗文化传人。
翻开《运河南端草根谈》这本书,书中有唱滑稽戏、演小热昏几十载的曹羽,创作出借助显微镜才能观看的微雕印章“祖国万岁”的微雕大师黄厥明,省非遗项目天竺筷技艺传承人王连道,微型风筝技艺传承人陈永联,西泠印泥制作技艺传承人曹勤……这些非遗文化传人是拱墅区非遗保护工作者历时2年,走街串巷从全区上百人中筛选出来,反映了对历史薪火依依不舍的呵护之心,对民间高人青睐有加的珍重之意。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为拱墅带来千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时代在进步,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拱墅一刻也没有放松。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拱墅通过编纂《运河南端草根谈》,将运河畔孕育出的民间草根文化、传统技艺以书本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传承拱墅民间文化的乡土读本。
实际上,这些民间技艺也已经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正如省工艺大师——微雕技艺传承人黄厥明所说:“时代不同,不少年轻人热衷网络、酒吧、夜生活,不愿意坐冷板凳,带过八九个徒弟,最后一个也没坐牢,都走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
在拱墅,目前正在兴起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一些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为学生开设一批校本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像学习钢琴、舞蹈一样学习剪纸、微型风筝、根雕、京剧、剪贴画。
去年,和睦小学首开先河,聘请了微型风筝制作大师陈永联、剪贴画制作大师谢新彪、剪纸大师郑荣山、太极拳老师伍卫红、篆刻大师何家林等民间高人,承担起了传承民间传统技艺的重任。今年,该校在去年的基础上,又邀请了河坊街有名的“泥人徐”徐远渭、杭州市剪纸大师方建国、国家级非遗传人杭州“小热昏”艺术家俞康发、楼重卫老师开班授课,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非遗技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多次在全国、省、市的比赛上获奖的何家林老师可谓篆刻行家,他刻出的人物头像惟妙惟肖;微型风筝制作大师陈永联技艺精湛,大小风筝制作娴熟,收放自如。用最简单的材料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剪贴画制作大师的谢新彪,凭借其一双巧手,图案各异的花草虫鱼、人物片刻便能跃然纸上。
在和睦小学的影响下,拱墅区的其他一些学校也先后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大关实验京剧社负责人到大关苑一小,微楷技艺传承人金玉琪进入拱宸桥小学授课。下个学期,百年名校大关小学还将开设东皋新月古琴流派课程,让这一曾流传于半山一带、后东渡日本的民间技艺重现天日。
除了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拱墅区还在全区范围内相继建立半山公园陈列室、区文化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和睦街道文化站、米市巷文体中心、大关文化站、湖墅文化站等十多个非遗文化展示基地,集中展示半山泥猫、灶头画、立夏习俗、剪纸、七星神灯、微型风筝、土织布、十字绣、运河水上婚礼、武林活拳等民间文化项目。据拱墅区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拱墅区将把半山泥猫、微型风筝从非遗技艺变成商品,开发旅游纪念品,让外地游客在徜徉运河的同时,买上一些反映拱墅民间文化的纪念品,也让拱墅非遗文化远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