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5日讯
绍兴县城的蓝天国际影城、万达国际影城今年以来票房收入均破千万元,这是绍兴县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结果。记者从绍兴县文广局了解到,2001年开始,绍兴县就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绍兴县文化大县建设也稳步推进。
去年11月、12月,蓝天国际影城和万达影院相继开业,绍兴县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在去年达到了一个新高潮。绍兴县文广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切都缘于绍兴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走一步”。
一直以来,国有文化产业发展难见起色,于是,2001年绍兴县率先对绍兴书场、绍兴县录音录像制品发行站、县电影公司等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了改革,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撤销,二是转制。撤销了青藤书画社、曲艺团、演出公司、录音录像制品发行站、绍兴书场等5家单位,这给随后的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便有了民营的蓝天国际影城、万达国际影城的“一席之地”。而对“国营”的电影公司实行改制,另找出路,改制6年多来,绍兴县电影公司的12支电影小分队披星戴月、寒暑不停地走遍全县19个镇街的每一个村落、社区及各中小学校,放映电影2.6万余场,观众超过100万人次。每年都在4100场以上,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绍兴县电影公司还因此荣获文化部“送电影下乡”活动“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称号,数字电影的比重也提高到90%。国有的电影公司在民营资本纷纷抢滩投资影城之时也走出了另一条新路。
2001年底,绍兴县对小百花越剧团、艺校进行合并,组建事业性质的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和企业性质的绍兴小百花演艺有限公司,成为一个面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管理的教育培训、艺术生产和演出主体。通过几年的努力,小百花艺术中心在“出人出戏出效益”上有新的突破,打造了绍兴县的“文化名片”。在此基础上,县文化馆、县文保所等单位也相继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工作,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机制得到了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绍兴县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近几年来,绍兴县在探索文化系统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也在吸引“民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上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一是以“公民共建”、“资源共享”、“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以“冠名权”、“广告权”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资助群众性文化活动;三是鼓励发展生产经营性文化企业,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如这几年,绍兴县印刷业发展势头良好,总资产已达7亿多元,社会办文化生产经营性单位的气候正在形成。(天天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