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城市学专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出席研讨会,并以“从‘同城同待遇’到‘同城同待遇指数’——关于破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庞学铨出席。
王国平说,解决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的奋斗目标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是催生农民工、“城中村”,进而使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演变成“四农一村”问题的根本动力;“四农一村”问题已融入中国城市化洪流中,成为中国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
王国平结合杭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践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畅谈了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他说,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市化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市化的突破口,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交汇处,也是当代中国一场涉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王国平指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践探索中,杭州的理念是实现包容性增长、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既要关注共建,也要关注共享;既要关注杭州人的共享,也要关注“新杭州人”的共享;既要关注“新杭州人”共享民生改善成果,也要关注“新杭州人”共享民主建设成果。杭州的实践是实现“八个有”,让“新杭州人”安居乐业。
王国平认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不能就农民工论农民工,必须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放到国家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客观现实和变化趋势中去把握,从而一揽子谋划解决国民(市民、农民、移民)待遇问题。他建议,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三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应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七大国民待遇结构,即构建“2+3+7”结构。这是解决中国农民工问题、移民问题、国民待遇问题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他围绕“2+3+7”结构,以如何认识中国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结构——三元社会结构、如何构建中国的待遇结构——七大待遇结构3大问题、27个小问题为脉络,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说,看待二元经济结构,既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看,也要从经济结构背后社会结构的深度去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手抓产业结构转型、生产力发展,一手抓社会结构变动、生产关系调整;一手抓城镇化推进,一手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协调发展。中国已进入了市民、农民、移民(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三元社会结构时代,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强化,构建一个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公平、和谐、法制化的中国特色三元社会结构,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他指出,要按照分城、分层、分情、分步的思路,采取“完善市民待遇、提升农民待遇、落实移民待遇”的路径,不断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待遇指数,进而使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待遇指数逐步趋同,最终实现“同国同待遇指数”。
研讨会上,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系的老师,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