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
今天,老曹要回家了。10年了,“我从没想过。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
相关新闻:5年相依为命“父子”情深 打工小伙帮老人找回户籍
5年特殊“父子情”感动网友 老曹的户籍将有着落
老曹的家在宁波北仑老曹村 头发花白的姐姐等他回来
昨天,在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的帮助下,老曹落户原籍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原本老人需要辗转宁波、衢州(十里丰监狱所在地)两地,奔走三趟的旅途,最终可以一站式搞定。
几十年的岁月,磨平了一切,剩下的是最纯粹的亲情。“其实,我真的挺想回去,看看老姐姐。”
[回家]
老曹,可以回家了
“你到家时,可一定要忍住,别哭啊。”小冯说,“你哭了,我也会忍不住的。”
“那也说不定呀。”老曹认真地回道。
今天,老曹就要回家了。叶落归根的心愿,也终将实现。10年了,“我从没想过。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
昨天,我给这对“父子俩”带去好消息时,小冯激动地立马说,“我们明天就去宁波”。而老曹,则在一旁,不断地说着“谢谢”。眼神,诚挚而充满感激。看着老人满足的笑容,我一时局促而不知如何言对。
这两天,我一直在与浙江省司法厅监狱劳教与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处联系。在副处长徐祖华的帮助下,当地司法局也给出了回应。
在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帮教安置科的协调下,原本需宁波、衢州(十里丰监狱所在地)两地,奔走三趟的旅途,最终可一站式搞定。该科科长姜章国介绍了整个流程:
“由当地(柴桥镇派出所)公安发函给十里丰监狱,监狱再将(老曹的)刑满释放司法通知书传真给我们(北仑司法局)。老曹可到我这里拿,也可去北仑区行政服务窗口取。然后,他带着这份通知书,直接去原籍(柴桥镇)派出所落户就可以了。”
目前,这份函已发给十里丰监狱。今天,他们将会把老曹的释放通知书回传给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
先回了趟桥底下的“家”
好消息让小冯和老曹很兴奋。两人后来决定带着记者去看看老曹5年前安在桥底下的家,也是老曹捡到小冯的地方。
昨晚,清泰立交桥。老曹以前的“家”,就在大桥底下,正对着杭州水业集团凯旋营业厅。一床草席为庐,一床薄被为盖。就这样,在冬夜里,冻醒睡去再冻醒,直至天亮。
昨晚6点,桥下的一位老汉,已铺好了床。他不管人来人往,埋头啃着饼,看着书,手蜷缩在衣袖里,瑟瑟地发抖。尽管,大衣的帽子已裹紧在头上。
对于过往,老曹并没有太多的诉苦,只说“有很多人关心我。”
他指着身上黑色的棉衣,“这是对面(凯旋路)小饭店里的老板娘给我的。”这已不是老曹头一回,拿到老板娘送的衣服了。“清泰南苑小区里,还有人会送来被子,送来衣服,都很热心。”
而小冯,也想起了当年酒醒后,看见老曹的第一眼,“很亲切”。
其实,他对老人,有种特别的情愫。“爷爷特别疼我,但几年前,他死了。”小冯有点沉默。爷爷,是家里最爱他也是最了解他的人。
那年起,他看到孤独无助的老人,总会给予帮助。他资助过两位宁波敬老院的老人,每月给每人寄800元,坚持了3年。“后来,老人死了。”
老家,其实一直想回去
其实,对于老家,老曹一直系在心头。不回去,并非之前所说的“已无亲戚在”。
踏上归乡路的前晚,他才对我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没有司法通知书,我怎么回去?别人怎么相信,我是真正的刑满释放?”老曹看着我,像在寻找一个答案。
还有一个原因,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没脸回去,做了不好的事。”随后,他不断地自责,“我是坏的,我是坏的。”
这是老人一直惦念心头的忏悔。但其实,就如小冯所说,“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他在冬夜里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盖了一条被子,足够说明他的善良。”
是的,这也是我眼里的老曹。眼神,无法骗人。他的眼神,真诚而清澈。
姐姐曹根娣的一句“我很想根新,我在等着他回来”,让老曹沉默良久。他转过头去,望着远处。老人不善言语,每到情绪波动时,总以沉默来缓冲。但我知道,姐姐的话,触动了他。
“虽然我嘴里一直说不愿回去,但其实,我想的。”老曹转回头,顿了一顿说,“我怕她会骂我,说我辜负了爸爸,说我不学好。”
姐姐也是领养的,比老曹大10岁。现在,该有80多岁了。几十年的岁月,磨平了一切,只剩下最纯粹的亲情。今天,他们终于可以相聚。
[关注]
央视、新华社关注“父子俩”的传奇故事
“父子俩”的故事在传播,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关注。
昨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都给我打来电话,找寻小冯。他们,想将这个温暖的故事,继续传递。
每次在接受采访前,小冯都会打电话问我,“我只做了一点小事,做了我想做的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真的该去接受那么多媒体的采访,告诉他们我的事吗?可我真的没做什么。”
他的问话,却让我有些尴尬。我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小事,我能做到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他听说自己的故事在微博上转了上万次后,问道,“微博是什么?怎么开?我也想开一个,想看看他们的话。”
昨天晚上,他用身上不多的钱,“住”进了网吧。“这些钱只能够住网吧了。”他尴尬地笑着。
“小冯杭州”,是他为自己取的微博名。这里,他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但家庭永远是心灵的港湾,那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儿行千里母担忧,出门在外多关心自己的家人吧,哪怕抽空给家人打个电话唠唠家常也是好的。”
读者愿提供住处和法律援助
冬季里“父子”情深的故事,仍在继续温暖着人心。昨天,有不少热心读者的问候,涌进本报96068热线。
“他们的故事很感人,我这里住得很宽敞,让他们过来吧。”家住杭州市余杭区的李先生,一开口便发出了邀请。他还体贴地说,“我家就在上塘高架的北边,离市区也不远,他们出去也方便的。”
读者何律师,还想为小冯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小伙子很不错,热心善良,不图回报。我们应该多帮助他,尽自己所能。”
对于读者的帮助,小冯笑着说,“真的很谢谢他们,但我想,我自己还是能解决的。”他拒绝了李先生的邀请。
他还拒绝了何律师的帮助。因为他相信,包工头冬至还钱的承诺。“他也不是故意欠债,今年房地产不景气,他欠债,是真的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我相信他,他说冬至会给我,总会给我的。”
在众多伸出的援手面前,小冯只接受了一位女读者的帮助。此前,他思虑再三。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有位读者,找到了小冯,执意寄钱。“我一直跟她说不要,今天她说,天冷了,要给老曹买衣服。”小冯的声音弱了下去。这样的说法,让小冯无法抗拒。
昨天中午,小冯打来电话,“我把账号给她了,我该不该这样做?”语气里,带着不安和焦虑。如果手头没钱,父子俩又不知该去哪里流浪。而低温,也在一天天地逼近。
“我跟她说好了,我是借的。等我冬至拿到钱,就还给她。我有她的联系方式,她寄钱过来,也有账号。我到时候给她打回去。”话里,带着想被肯定的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