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
冬日暖阳下,一块宝石状的褐色巨石上,三个红色大字“上陶村”熠熠生辉。
作为今年震惊全省的血铅事件发生地,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留给了人们伤痛的记忆。不过,年终之际记者再一次来到这里,却亲身体验到了“血铅村”的生态秀美“转身”。
村庄环境新——
在外租住的村民开始回来了
上陶村是今年10月份全省环境整治现场会的一个参观点,环境变化之大可想而知。不过,百闻不如一见。
走进上陶,可以说美不胜收。在占地近10亩的村中心生态公园里,记者看到,曲径通幽的行道两侧,种植了一株株银杏树,其间错落有致地安排了樱花树、桂花树等各类苗木。
“以前这里是拆解场地,可以说是村里最脏乱的地方了。”坐在村中心生态公园漂亮的实木长椅上,上陶村委会主任陶林华说起了公园的“往事”。
“血铅事件发生了,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环境整治的重要性。”陶林华说。据介绍,自开展整治以来,在路桥区和峰江街道的重视支持下,上陶村共拆除违章建筑、简易工棚8000多平方米,共新植各类花卉苗木3万株,新建了3个生态文化公园。陶林华说:“现在,全村已经实现土地流转400多亩,引进3家园艺公司种植花卉苗木。除了建设用地,全部土地都要绿起来。”
“现在的上陶村老实好。”村民陶锡富一脸喜气地说。“好在哪里?”记者追问。陶锡富指着紧挨着文化生态广场旁边的楼房说:“我家1997年建房后,由于附近经常烧洋垃圾,臭气熏天,没法住,这些年一直在城区租房住,现在终于能住回来了。”
生活方式新——
宅在家里的村民开始活跃了
在村中心地段,一个景点指示牌看了让人欣喜,上面标有生态文化广场、南村书院、百草园等方位。
顺着指示牌的指向,记者沿着小径,来到了“百草园”。虽是冬季,但这里却是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外来民工刘惠说:“我在这里住了3年了,以前平时休息时没地方去,现在我们大人小孩都喜欢来这里逛逛。”
环境整治让上陶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陶林华说:“以前村里空气差,村民都宅在家里不出门。现在早晨5点来钟就有人来早锻炼,晚上文化广场上跳舞的村民多得很。”
在上陶村文化生态广场上,上陶文化先贤、以“积叶成书”著称的元末明初大学问家陶宗仪作品展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青石卷轴、实木扇形的造型透着浓浓的文化味。竹木掩映下的仿古小屋里,南村书院正在作最后的装修……
村民素质新——
想着小家的村民开始护村了
站在上陶村三角坦边的露台上,清澈的湖里游鱼戏水,具有清洁湖水作用的浮萍、美人蕉等点缀其间。
“以前,村民都把垃圾倒湖里,现在一张纸片也不会往里扔了。”陶林华自豪地说。正在钓鱼的村民用钓竿捞起了湖面上漂浮的塑料袋;地面上的一张纸片,被过路的村民捡起放进了附近的垃圾箱。
在新落成的上陶村村部,记者看到上陶村的一组历史照片,上面河道发黑、垃圾遍地。陶林华说:“原来大家只想着自己的小家,村里的环境没人爱护,现在大家都很重视环境。”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一块块不锈钢牌匾公示了党员卫生绿化责任区块。陶锡富说:“整治过程中,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在带头干,村民的积极性也就上来了。”他说,这半年来自己几乎成了公园建设的“义务监理”。
环境好才是真的好,成了上陶村民的共识。在临近采访结束时,记者说出了心头的疑问:“村民不能像以前一样搞拆解,会理解吗?”陶林华笑着说:“我自己以前也搞塑料拆解,每年也有10来万元的收入。不过,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村民现在的想法,和以前大不一样啰!”他的话得到了一旁村民的点头认可。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