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
年轻的心里总是藏着一个个远方,向往背着包,独自将脚印写进万水千山的跋涉中。近年来,“骑行”这个词汇在人们生活中悄然兴起,电影《转山》热映,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而影片所传递的那种梦想和不屈的力量,也让骑行的魅力渐渐被放大,令人心向往之。
作为一种新兴的出游方式,骑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运动属性,但它已成为一种无可比拟的体验旅游的方式,它不仅能增强旅游者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旅客感受到休闲和自由。有的人在骑行的历练中沉淀累积,他们在“去”与“归”的旅途中,学会了淡然地享受旅程中的孤寂,以及这份孤寂所带来的空灵与清冽。
也许,“骑行”这个词,和年龄无关,和阅历无关,不需多么精良的装备,只源于心中最初的那份喜欢。面对记者,三位衢州籍大学生几乎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生命不息,梦想不止。备好了干粮和车马?那么出发吧!
我见青山多妩媚
●被采访者:段洋刚毕业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天台山下的平乐古镇,吹口琴的段洋。
曾经是5·12地震中的志愿者,单车骑行于乐山、都江堰、天台山、川西之间……在中国西南一隅的省份四川,段洋用一道深深浅浅的车辙,丈量出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步伐。“我的母校是衢州一中,最开始接触骑行也是从那里起步的,那时我身边的同学课余时间都在讨论环法自行车大赛,我当时就特别好奇,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骑行队伍中的一员。后来到成都念大学,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于是选择了骑行。”坐在记者面前的段洋,健谈开朗,朝气蓬勃。说到激动处,会用生动的手势和表情来补充,看起来有点夸张,却正是青春好时光。“其实很多时候,骑行并非像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充满不确定性,任何一条野外的路线都隐藏着很多致命的危险,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有一次,我从成都出发骑行去天台山,中途我不小心连人带车摔了一跤,弄得满身是泥,两个袖口都磨破了。在天台山脚的平乐古镇休整的时候,我自得其乐地拿出口琴吹了几支曲子,正陶醉呢,没想到好几个陌生的游客在我面前放下五角、一元的钱,我当时就愣了,敢情是把我当卖艺的了。”说到这,段洋自己也忍俊不禁,“后来我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样子,还真有点像。”再次说起这段经历,他觉得它已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好珍藏。
“随着对骑行的深入接触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艰难之后其实是更艰难,但是也有更多精彩在等待。我们并不是为了危险而去挑战,而是为了危险背后的精彩。不管是骑行还是日常生活,付出艰辛追求之后才是更精彩的收获。”段洋如是说。他向记者娓娓描述起自己登上西岭雪山的经历。几个好友一路骑行至山脚,徒步登上山顶时天色已暮。他们在山顶安营扎寨,周围有几座雪峰、几顶帐篷、几个人,这是人与自然的最直接接触,在这安静美丽的大山之上,抬眼看山风过树林,俯首听泉水穿山谷,似乎连空气都变成了甜的。这样一种美好,或许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体悟。
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段洋第一时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救援活动,灾情稳定后,他又和学校车队一趟趟往返于都江堰、汶川之间,热心帮助当地灾民。他说,当时看着整个都江堰虽然满目疮痍但是仍然努力恢复的样子,整个车队都在沉默中受到了鼓舞。于他而言,每一次出行,或许都是一个艰难的跋涉过程,但只有在路上,他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当回到现实之后,或许他依然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可是他在旅途中所经历过的那些内心的洗礼,都成为他日后面对困难时一千个坚强的理由。
《徐霞客游记》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不与日月争辉,而同千江共语。这个男孩的生活,是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而细数他所走过的那些路,经历过的那种“在路上”的生活,都将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他说,今后自己要去的地方,还有很多。
背着吉他去拉萨
●被采访者:孙梦凝现为重庆大学学生
在布达拉宫前,孙梦凝抱着吉他,举起了一路陪伴她的车子
孙梦凝毕业于衢州二中,是衢江区湖南镇人,她自幼浸润于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对美丽的大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在大学期间,她曾经参加过重庆市举办的自行车环湖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去年夏天,她独自骑着单车去了拉萨,回来以后晒成了黑人,脸上的笑容却益发灿烂。
说起自己骑行西藏的经历,孙梦凝素净的脸上满是融融笑意:一路上,爆过胎、流过汗、淋过雨、摔过跤……但她却在那片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感悟到一种朝圣者的虔诚。
孙梦凝说:“在路上,我遇到过很多好心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想我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到达拉萨。”因为时间原因,孙梦凝原先参加的骑行队取消了行程,于是她就自己沿着川藏线出发了,没想到刚出发就遇上一个来自武汉大学的进藏队伍,她就和他们结伴同行。
骑行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协作。“一路上遇到的车友基本上都是学生,不断有人加进来,我们骑行的队伍也在慢慢壮大。因为一开始大家并不熟悉,彼此的体力、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路上免不了有小摩擦,比方说一个想休息、一个怕天黑想抓紧赶路之类,但是并不影响感情。我们在翻越折多山的时候有队友摔伤了,大家临时拦了辆藏民的货车,他很热心地把队友载到下一站,还坚持要请我们吃饭。”孙梦凝回忆道。
刚开始的时候,队友们都有些害羞。一群陌生的人,因为同一个爱好汇聚到一起,共同走过一段路,体会同甘苦、共患难的诚挚友谊,以及集体间互相关怀的温暖。这样的经历,即使再重来多少次,她也不嫌多余,因为在这过程中,她收获到的是真诚的“战友情”。
孙梦凝说,这一趟骑行的路,她走得辛苦却充实。在路上,她邂逅了纯真的藏族孩子和潇洒的牧民,也遇见过年轻的唐卡画师和汲水的小喇嘛。饿了,他们啃着自己带的干粮,唯一的补给就是路边的山泉;感到疲劳的时候,大家就围着火堆唱歌,弹吉他。在那一个月里,她除了骑车看风景,其他的什么问题都不用想,精神上非常轻松。尽管在骑行的过程中,他们的物质是贫乏的,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很富足。
也许很多时候,终点并没有多少风景,而更多的感触来自于旅途中的心灵。因为陌生的旅途写满了想象,所以永远对出发充满了向往。最好的旅行永远是启程出发,在路上,在旅途。在孙梦凝的日记里,她这样写道:“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在城市的道路上奔跑
●被采访者:刘胜刚毕业自大连大学
清秋时节,刘胜骑上单车,去看葵花田。
“既然看不到田野,那就在城市的道路上奔跑吧。”这是刘胜博客上的个性签名,事实上,他也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点。
23岁的刘胜从小在城市长大,但他却对自行车运动情有独钟。“第一次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是在上高中的那年,初中时的我比较贪玩,我爸就许诺等我考上了好高中就送我一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结果我真的就考上了衢州三中。”刘胜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骑着新买的永久公路自行车回家,别提有多开心了。那一晚,刘胜半夜好几次醒来看心爱的车子,第二天心满意足地骑着它环绕了整个衢州城,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对于这辆车子,刘胜爱它胜过爱自己,直到现在,每次回家刘胜总是要骑着心爱的“老永久”去衢州城逛上几圈。
今年夏天刚从大学毕业的刘胜来到了杭州,他喜欢这里干净的街道,喜欢这里迷人的景色,也喜欢这里骑行的氛围。周末的时候,他会骑车去熟悉周边的道路,在百度地图上搜寻自己探索的路线,然后画下一张简易路线图,背上包就出发。
刚毕业的刘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贫如洗,大学期间自己攒钱买了台单反,然后出去旅游直到毕业,身上几乎就没有多余的钱可用。于是,他毕业后厚着脸皮又问家里要了一笔来杭发展生活费,包括前4个月的房租以及必要的生活费。几天后,刘胜发现自己的生活缺少了点什么,不是别的,正是激情和动力。于是在第二个月,他咬咬牙用卡里仅剩的1200块钱在网上买下了一辆二手山地车,为此他吃了一个月的泡面。
刘胜珍惜每一次骑行出游的机会,先后参加了千岛湖自行车大赛、临安休闲骑、西塘两日游、百人骑行婚礼……他说,在骑行队伍中,绝大多数人的车子都比他好,既有超过5万的组装车,也有像他这样的平民山地车。但是骑在他们中间,他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自卑,虽然队友中不乏家财万贯的,也有许多当地的名人,但褪去一切光环的装饰,在这项运动面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骑友。
“那时候我没有码表,没有头盔,没有骑行手套,有的只有一辆车,一个背包,一颗跳动的心。我知道自己不是专业的选手,我并不追求大赛夺冠,也不追求过于疯狂越野的刺激,我只追求那份对骑行的执着和热爱。春天看油菜花,夏天看荷花,秋天看枫叶和向日葵……我并不在乎所去的地方在外界有多大的名气,能够引起多大的反响,而只是为了风景。”刘胜的笑容简单明朗,但很坚定。
无所谓目的地,只在乎看风景的心情。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当下,有太多的人在挖掘着骑行的深意,有多少人在追求所谓的意义的同时丢失了那份快乐,而刘胜所做的,不过是四个字:“顺从心意”——他去过美丽的地方,然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见习记者徐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