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缙云12月13日电 今天上午,在缙云县城,记者等到了风尘仆仆从杭州赶回来的郑献章。已经78岁高龄的老郑利用周末时间,专程去杭州拜访了省地质学会的专家,对自己刚刚发现的几处地热点和专家进行了探讨。
78岁的老郑,声音洪亮、精神矍铄,要不是满头的银发,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1993年,他从缙云气象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18年来一直行走在缙云山间地头,发现了几十处地热点,而这些地热点就是最有可能开发温泉的地方。
同老郑简单地寒暄了几句,记者跟着老郑上山了。
“今天我们去的周村,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早些时候每年的冬天和春天我都会到附近的山上勘探一番。”一路上,老郑饶有兴致地说,这两年身体不如以前,上山的机会少了,更多的时间是在附近的民间走访,最近他刚走访得知有一处地方有冒热气的迹象,今天决定去看一看。
从县城一路跋涉了将近5公里,我们来到了周村山脚下。杂草丛生的陡峭山路让记者不禁皱起了眉头。迟疑间,老郑却已经爬上了一道山坡,同田地里劳作的农妇热情地打着招呼。“周村附近是我勘探的重点,经常到这里来,和她们都已经很熟悉了。”说话间,老郑已经从农妇手里借来了一把柴刀。
从耕地向山顶攀登,渐渐没有了道路。老郑用柴刀在前面引路,林间枯草密布,踩上去一不小心就陷了进去。“2008年,根据我提供的多年跟踪数据,县里成功勘探出缙云第一眼温泉。18年来,我一直在跟踪观测,发现了几十处地热点,所有的跟踪观测记录都在我的笔记本上。”老郑从随身口袋里拿出他的小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敢于怀疑、宽容失败”八个大字。
正当记者要好奇地提问的时候,老郑已经挥舞着柴刀在荒草丛中忙活了起来,记者凑上前帮忙,老郑婉言地谢绝了。“这个你不懂,帮不上什么忙,找地热点,一看有没有冒热气,二看有没有水珠。再就是看有没有特殊的植被。”老郑介绍说,有的山顶上即使在冬天也会有杜鹃花盛开的美景,这就是地热聚集的迹象。
二十几分钟过去了,老郑已经大汗淋漓,他脱掉了身上的外套。“现在是上午11点,气温是有点高的,热气和水珠不是很明显。不过,这里有很重的潮气。”记者顺着老郑的指点,发现铲除荒草的地面比附近明显潮湿。老郑又翻开了自己的日记本开始记录起来,也对记者敞开了心扉。
“这么多年下来,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就拿第一眼温泉来说,1994年,来自省里的专家组否定了我的勘探。1997年,来自省里的另一个专家组又一次否定了我附近有温泉的推测。”老郑回忆说,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实践观测,以后在自己的40多本日记的扉页上,都写上了“敢于怀疑、宽容失败”八个字。就是这样的坚持,2008年,以老郑勘探的资料为依托,缙云成功发现了第一眼温泉。
“嘀铃铃……”老郑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老郑抱歉地告诉记者,电话是家里人打来的,催促他赶快回家。“这几年心脏不太好,家里人对我很是担心。正因为身体日渐衰老,我才更加珍惜现在的光阴。”就这样,老郑“意犹未尽”地带着记者下山了。在下山的路上,老郑一直在唠叨,根据勘探,缙云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但是同临近的武义等地相比,缙云温泉的开发工作却有点缓慢,如何实现温泉的产业化成为老郑最关注的问题。
说话间,老郑拿出了一份《关于缙云县争取实现温泉大县的建议》,附在建议最后的一张手绘地图上,几十处地热点具体的位置都在地图上标得一清二楚。在建议的最后,老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作为我个人已是78岁了,力不从心,一切寄希望于后来人。但如果有需要,在健康条件允许下,我会竭尽全力,做最后努力与配合的”。
一位78岁的老人,18年栉风沐雨行走山间地头,也许答案就在这质朴的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