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
这几天,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官方论坛——自然论坛的“观鸟天地”板块火得不行。
眼球的聚焦点源于一张照片:网友“农工20”前天发了一张自己不久前在西溪湿地拍摄的照片,照片里一只雄鹰翱翔天际,老鹰眼神犀利,双翅展开。最特别的是这只老鹰的尾巴是白色的。
自己拍到的这只白尾巴老鹰,究竟是什么?“农工20”这一问,让跟帖的网友们立刻炸了锅:眼尖的“鸟类达人”一眼认出,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跟大熊猫、东北虎属于同一级别。
“白尾海雕也来逛西湖,奇迹在西溪”的说法,不胫而走。昨天我们找到了这位“农工20”,请他讲一讲和白尾海雕邂逅的瞬间。
专家证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尾海雕”
“农工20”的真名叫缪东明,是野鸟会的一位观鸟爱好者,喜欢拍鸟有年头了。
“这张照片是上个周六上午9点钟,我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滩拍鸟的时候拍到的。”缪东明的回忆很清晰,因为当时的情景这几天总在脑海里放“幻灯片”,“那天一早7点多我们赶到西溪,虽然天很冷,但是能见度很好,很适合观鸟。当时我们正在拍两只苍鹭,突然从斜刺里窜出一只很大的鸟。”
缪东明说,开始他也以为这是一种常见的鹰,但机会难得,于是快门连按,定格了那些珍贵的瞬间。“鸟飞得比较高,有四五十米吧,多亏了我的长焦镜头比较给力。”
缪东明拍到的,究竟是不是网友所说的“白尾海雕”。这个问题,我们还得问专家——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专家陈水华昨天鉴定了照片,答案和网友说的很一致:这确实就是“传说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
如何认定?陈水华说,首先从个头上来说,这只鹰的体长有七八十厘米,两个翅膀完全展开有将近两米,杭州的鹰有十来种,但是都没有这么大的。此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白尾巴了,其他的老鹰也没有这样拉风的“尾翼”,成年的白尾海雕除了较浅色的头部和颈部、白色的尾部、黄色的嘴和脚外,基本上全身的主要颜色为棕色。因此可以判断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
它“光临”杭州城区,还是头一回
白尾海雕不常见,但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光听名头,就知道珍贵得很。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共90多种。“这应该是杭州首次发现这种鸟类,也是杭州城区首次发现野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很有标志性意义。”陈水华说,之前,省内最近的一次白尾海雕观测记录是在2007年11月海宁尖山东西湖。
根据专家介绍,白尾海雕又称白尾海鹫,在鹰科中也属于“猛男”型的。
幼体的嘴和脚较成体的深色,在半成年时,它们的尾部才变为带黑色条纹的白色。白尾海雕主要以鱼类为食,也捕食各种鸟类及中小型哺乳动物,一般冬季10-11月迁到越冬地,春季最晚于3-4月离开越冬地。白尾海雕在浙江为冬候鸟,省内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但数量极少。
或是西溪美景,引来了这只“鸟中老虎”
既然是海雕不是应该出现在海边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西溪湿地?
陈水华说那得从根上说起:白尾海雕属于鸟中老虎,是顶级的捕食者,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因此它的生存需要有非常完善的生态链支持才行。
完善的生态链自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高,这种鸟冬天一般出现在长江以南的海边或者大型湿地,比如江西鄱阳湖、贵州草海等地。
陈水华认为,它会出现在西溪湿地这样的城市湿地,确实比较少见,具体的原因还要进行分析,不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不错,不然是肯定吸引不来这种“VIP”的。
据了解,西溪湿地自从实施综保工程过程以来,近3年来,植物新增了115种,达到了607种;昆虫增加了226种,达到703种;鸟类增加了15种,达到142种。其中,鹰、雀鹰、凤头鹰、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10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