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成为市民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
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是“停车难”问题症结。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
“停车难”已经和“房子”、“股票”一样,成为了市民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宁波市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下称《公告》)今天出炉,这无疑给“停车难”破难做了一轮把脉。
目前,“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城区商业、办公、宾馆、酒店、医院以及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停车难”。二是住宅小区“专属停车难”,特别是建造时间在1999年以前尚未强制性配建停车位的老住宅小区。
公共停车设施构成比例不合理
据《公告》介绍,截至2010年底,中心城区停车泊位总数为107467个,其中配建专属停车位占比63.28%。宁波市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杨仁法说,独立、道路、配建等三类公共停车位构成比例合理,才能使车辆停放管理达到最佳运转状态。这三者占比分别是20%、10%、70%,这样才比较合理科学。
调查发现,截至2010年底,市三区独立公共、道路公共和配建公共停车位的比例分别为9% 32.3%和58.7%。在现有的公共停车设施中,独立公共停车位只占到总数的9%,配建公共停车位远不到70%的合适比例,而道路停车位所占比重超出合理范围,造成道路上停车多而乱,同时加剧了行车难。
停车场规划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停车难”一度在各大论坛引起热议。网友“云汐”曾在天一论坛慨叹:“咱不是停不起车、只是现实停车位比QQ停车位还要难找。”她在海曙上班,本来9点半到公司楼下,但到了10点半,仍然找不到停车位。
宁波从1988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体系,但当时汽车还没有普及,“停车难”问题并不突出。到了2001年11月,省人大批准了《宁波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首次立法明确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工作。
即便如此,宁波尚未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故此,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宁波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协调机制,破解“停车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收费机制不合理 中心城区停车位周转率低
调查发现,城区停车收费标准除了道路咪表收费稍显合理外,其他标准均已明显滞后。他们一般都为按次收费,没有根据不同的区域实行差别、计时收费,未能有效控制和调节中心城区停车需求。这导致路内路外停车倒置,既阻碍道路交通,又影响城市形象。
同时,中心城区停车位周转率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车无地方停”、“车库无车停”怪象。例如,乐购停车楼的停车位经常有空余,这与天一广场周边停车位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百丈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和青林湾、东方威尼斯小区等均有此问题。收费价格的不合理导致公共停车场未能充分利用,从而加剧了“停车难”。
独立公共停车场项目推进力度不足
市规划局分别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对三江片独立设置的公共停车场进行了四轮滚动规划。2010年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础上,对2003版《宁波市三江片公共停车场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
规划调整后,三江片共规划独立设置的公共停车场331处,停车位46791个,但实际上这些规划项目绝大部分没有得到落实。其原因除了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外,还与这些规划没有上报市政府审批,也未将规划分解为各级政府和建设管理部门的年度计划,没有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有关。
部分公共停车场被闲置或被改变用途
部分建设单位在主体建筑投入使用时,部分配建专属停车位未销售或未出租,导致停车位闲置,部分公共停车位被移作他用,加剧了停车位的供给紧张。审计调查发现,富茂停车场地下B1层公共停车位被擅自进行商业化改造,用作娱乐和餐饮场所。东方瑞士小学地下停车库、波特曼、万豪、凯洲皇冠等酒店地下停车场等也存在这种现象。
此外,部分公共停车位被出租,“公共”变成了“专属”。如中信银行大厦、百丈公园、晶华名园等公共停车场,均存在将公共停车位以包月形式出租给单位或个人的情况。其中,中信银行大厦地下47个公共停车位出租的有32个、百丈公园地下停车场99个公共停车位出租的有42个、晶华名园100个公共停车位用于出租的有60个。
这些问题是市审计局对海曙、江东、江北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政府在停车设施建设,停车秩序管理上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增加停车位有一定成效,然而公共停车仍存在诸多问题。至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请关注把脉“停车难”报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