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大医院挂号难,小诊所不放心,“家庭保健医生”开始受宠。眼下,越来越多市民纷纷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作为家庭保健医生,不出家门为全家老少呵护健康。业内人士称,随着市民对自身疾病的保健意识逐渐提升,却又受就医难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限制,市民自主选择“家庭保健医生”这一就医方式,也是有效缓解就医难的途径之一。
近日,市民蒋女士的女儿突然发烧了,她赶紧给保健医生打电话。结合对小女孩基本体质的了解,以及蒋女士描述的嘴唇发红、大便干硬等症状,保健医生通过手机短信发去中药处方,并告知如何煎服。经过三次循序渐进的服药,蒋女士女儿恢复健康。同时,她自己的上火症状也得到缓解。“有了保健医生挺方便的,不用拖家带口冒着寒冷去医院排队挂号。”蒋女士说,这位保健医生曾是她就诊过的比较信任的医生,基本掌握她家三口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一般发烧、感冒、咳嗽之类的小毛病,就直接电话“看诊”,方便又安全。
如今,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保健医生越来越多。他们并非由病人家庭高薪聘请,亦非个体诊所开设的某项特殊服务,而是架构于医生与病人之间和谐关系上的另一层关系。“家庭保健医生”这一就医方式的出现,不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就医难,也体现百姓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从过去的看病难,到后来的“15至20分钟服务圈”,使看病更加便捷,不少市民通过电话、短信便可由“家庭保健医生”解决难题。
在鹿城区广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傅相相正在给65岁的病人陈定国把脉。“阿婆啊,你有糖尿病的,有些东西不能乱吃哦。不过你最近血压正常了。”傅相相犹如陈阿婆的保健医生,对她的体质、病情和饮食习惯相当了解。陈阿婆也习惯了一有头痛发热什么的,就来找傅相相把把脉、量量血压,带点中草药回家煎服调理。随后,一位妈妈因孩子正在上学不方便前来就诊,也找傅相相开药。据她介绍,因为儿子的病基本都是找傅医生看的,身体情况都很了解,普通感冒、咳嗽类的小病基本口述解决。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病人,社区医院里有很多,基本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看对一个医生就会认准了专门找他。长此以来,医生对病人的综合情况也更加了解,病人对医生也愈加信任。
其实,这些年,为进一步满足百姓就医需要,我市各级卫生部门也在努力尝试着通过设立社区责任医生等方式,推广和深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广大百姓编织起一个更广更牢固的健康网,让社区“家庭医生”惠及千家万户。在鹿城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位居民都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社区的慢性病人还会被定期通知量血压、测血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人群享受社区医生上门送药医疗服务。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鹿城区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93名社区责任医生,实现鹿城社区全覆盖。并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57.08万份,建档率达84%以上。尤其针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展重点服务。截至今年11月,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81%,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95.63%,新生儿访视率96.83%,体弱儿管理率100%。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