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not find mark:dintou
寒冷的冬天,他因突发脑溢血,病情持续恶化,离开了世界。但他依然活着,因为他把自己的眼角膜留在了人间。医生说,有了这对眼角膜,至少6人会因此看到这个明亮世界,光明和温暖得以延续。
请记住这个平凡而又高尚的人——57岁的开化农民杨发良。他的感人义举,让我们相信,衢州这座城市,处处都有大爱!
他的心愿是让别人看见光明
12月14日晚上10点,杨文珍从杭州匆匆赶到开化县金村乡五丰村奎峰自然村的老家,她红肿的双眼里,噙满了热泪。看到床上的父亲杨发良一动不动,杨文珍跪在地上,哭得伤心欲绝。
冬夜的山村里,村民们打着手电,纷纷赶来送别好人杨发良。五丰村民主任徐厚平说:“我们在农村这么多年,很少有听说捐献眼角膜这个事情,杨发良是我们村里的头一个。我们很敬佩他这种善举!”
杨发良是个地道的农民。4年前,他因为突发脑溢血,一直瘫痪在床。不久前,病情持续恶化,不能说话,只能靠眼神、嘴形、手势和家人交流。
老杨的儿子杨文忠说,父亲是个热心肠,平时经常帮助他人,没钱就出点力,病重前,父亲就和家里人说过想捐献眼角膜,“眼角膜捐出来能使爱心延续,让别人看得见光明,这是他一直的心愿,我们全家人很支持。”
12月1日,衢化医院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来到杨发良家中,给他送上了自愿捐赠眼角膜的荣誉证书。
医生罗浩说:“从整个衢州市角膜捐献情况来看,目前捐献眼角膜例数不多。特别是贫困山区,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也不太想捐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这种爱心能够传递下去。”
作为一个深山中的农民,杨发良是如何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捐献眼角膜的呢?女儿杨文珍回忆,她自己从2004年开始,就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已经献血7次共1400毫升。2008年,杨发良手术就享受到了400毫升的免费用血。杨文珍认为,“在享受免费用血这件事情上,爸爸切身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帮助自己。每次回老家,我们会时不时聊起省内一些捐献眼角膜的一些新闻,爸爸对此很认同。”
正因为这样,当杨文忠把医护人员送来的自愿捐赠眼角膜的荣誉证书给父亲看时,杨发良眨眨眼睛,动了动嘴唇,努力抬起手,示意把证书摆在床边的桌上。杨文忠解释说,这是父亲高兴的表情。
传承大爱,开化农民接力捐赠眼角膜
在亲属告别仪式结束后,12月14日晚10点10分,衢化医院眼科中心医生护士向杨发良的遗体三鞠躬,正式开始取眼角膜。
由于手术就在杨发良的老宅里进行,灯光较暗,一些村民还主动在一旁为医生照起手电。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手术,杨发良的眼角膜被成功取出。医生罗浩表示,每个人的角膜损伤情况不一样,杨发良的眼角膜可以使6到10个人受益。“现在有了供体之后,我们会尽快通知那些需要移植眼角膜的患者前来做手术,让他们重见光明。”
事实上,农民打破传统观念,自愿捐赠眼角膜在开化早有先例。去年12月15日,衢化医院为59岁的郑女士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而供体就来自开化县马金镇下江坑村的已故农妇汪冬兰。
2008年4月,汪冬兰被查出患有十二指肠癌,经多次救治病情都没好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43岁的汪冬兰萌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当年7月31日,汪冬兰毅然在《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汪冬兰的影响下,其丈夫曹全才和儿子曹凯也填写了《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表示愿意身后捐献眼角膜。
无论是杨发良还是汪冬兰,在寒冷的冬季,这些纯朴的农民所激起的一股股爱流,都让这个冬天里荡漾着温暖与感动。
(记者 李啸 通讯员 赖奕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