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在国外电影接触到“家庭医生”这个概念,身体不舒服,打一个电话给自己的医生,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由于长期为某个群体的患者服务,所以家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的治疗非常熟悉,患者能更有针对性地接受医治。
这样的服务,在江干区开始热身。
昨日,江干区笕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俞章责任医生团队与社区20户居民家庭签订了一份《家庭健康服务协议》,从即日起,由一支专业医生组成的团队,将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签约的家庭得到了一个“健康服务”礼包,里面有一张健康服务计分卡、一张签约责任医生的联系卡。居民看病可随时预约家庭责任医生,医生将每年为签约居民提供不少于4次上门诊疗服务。
除了礼包外,协议中还有许多免费的服务内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评估危险因素、进行家庭诊断、实施健康干预。同时,提供高血压巡诊,为60岁以上不参加各类体检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5岁以上居民每年免费提供血糖测定1次以及开展联合门诊进行健康评估等日常服务。预计未来将为辖区300户家庭1600多人服务。
“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上门,变为主动了解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服务。比如健康档案,以前可能就单纯记录某个患者来就诊的情况,现在分类会更细,我们会根据志愿者反馈的情况、平时就诊的记录整理家庭档案,并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建立档案。比如建立老年人、婴幼儿档案,对慢性病进行分级管理等。此外,以前上门看病需要排队,现在可以根据你的时间进行预约,打个电话,就可以在规定时间优先门诊。”
朱益萍,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入行20多年,此前在笕桥医院工作。包括她在内,这支队伍设有1名站长、3名西医全科医生、1名中医师和2名护士,社区还聘请了部分居民担任志愿者,协助服务中心治疗。
她说,社区卫生服务以预防为主,但预防这道工序,很有讲究。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反复不一定是某个原因引起的,还可能有家庭的、外界因素介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对于解决难题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这一点上来说,社区家庭医生更有优势,也更应该成为一个倾听者、答疑解惑者。
“签订了协议,就是一种责任。”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科陈科长说,对于患者来说,今后享受的服务内容将更多。比如患者行动不便,或需要进行术后护理,也可以邀请医生到家中服务。此外,一旦遇到疑难杂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入大医院。
目前,这种家庭健康服务,国内其他城市陆续开始试水。
今年,上海在10个区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一名家庭医生负责对一定数量的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上海市第一个家庭医生集中签约仪式在徐汇区举行,“不强制签约,签约不受户籍限制,签约后不影响居民自由就医”的承诺打消了许多居民的顾虑。
无锡市在10月宣布,今年年底,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率要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初步建立家庭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